苏仙区工作人员及时清除灌溉渠杂物, 确保抗旱用水顺畅。
红网时刻郴州8月15日讯 (通讯员 李梦湖 彭春平)三伏天,酷暑难耐。连日来,高温少雨的恶劣天气考验着苏仙区的农田管理和应急供水工作。
8月15日,苏仙区五里牌镇翠江村乡间碧绿的稻苗随风掀起层层绿浪。顶着炎炎烈日,大头垅灌区水管站站长邓见生穿过大片稻田,沿着灌溉渠认真巡查。“每天都要步行三个小时,检查所负责的五公里灌溉渠内是否有垃圾、杂草、淤泥堵塞渠道。”说话间,邓见生迅速清理渠道内的杂草,看着涓涓细流沿着沟渠源源不断流入农田,他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
据了解,大头垅灌区、柳泉灌区承担着苏仙区主要粮食生产区——北面片区近6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灌溉渠总长约100公里,为防止灌区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苏仙区安排10余名工作人员每天按时巡查渠道,及时发现和处理渠道梗阻问题,确保每一滴水用在抗旱保灌上。
从7月中旬起,苏仙区辖区持续高温少雨近一个月,无有效降雨量,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为应对高温少雨天气,苏仙区多措并举抗旱保苗,保障灌溉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苏仙区农业、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制定抗旱保苗保水方案,提前完成蓄水灌库,成立水利抗旱服务队,指导群众引水灌溉;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抗旱,防虫除草,浇水追肥,帮助检修抗旱机械,保障物资供应,力争秋粮丰收。
与此同时,苏仙区深入各镇村指导村民科学管水、合理用水。近两年来,苏仙区投入资金601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4处,巩固提升39处,让10万余群众都能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今年,苏仙区还将完成全区饮水困难村组排查和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调查摸底工作,把季节性缺水、管网损坏和水池渗漏的饮水工程纳入苏仙区《2019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51处保水项目正在建设中,苏仙区群众无饮水困难。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梦湖 彭春平
编辑:朱丽萍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