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小燕:二十九载投教育 一千日夜为创新

编者按:记忆中的Ta总是喋喋不休,愁我们的成绩恼我们的纪律念我们的生活;写教案批作业练板书,记忆中的Ta的手总是没停过,满头青丝沾了点点粉笔灰渐渐熬出白发。Ta是我年少记忆里的重头戏,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些朴素语言里蕴藏的是知识和道理,银丝的织造者是岁月和艰辛。Ta带过一届又一届的桃李,却不一定知晓我们都在哪里开枝散叶,而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9月7日起,郴州市教育局联合红网郴州站、时刻新闻郴州频道,开辟“绿叶对根的情意”专栏,用镜头和笔端讲述郴州市教师队伍中的感人故事,向我们敬爱的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敬意。

DSC_3589_副本.jpg

宜章一中校长文小燕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熊敏  郴州报道

又到2018年高考放榜时。宜章一中捷报频传,再创新高:今年高考本科总上线806人,首次突破800人大关。

宜章一中校长文小燕听到好消息,带着笑容挪步到校长室门口走廊上,望着朝阳迸射的方向,思绪恍惚飘回到初来宜章一中的那一年。

“29年如一日,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梦想”

  1989年,刚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文小燕,带着美丽的梦想,一路颠簸来到宜章一中,成为学校屈指可数的本科教师。

“红砖瓦房,道路泥泞,南北两幢泛黄的楼房。”这是文小燕对一中的初印象。厕所在离家500米的山坡上,是全校师生共用的公共厕所。家里没有自来水,洗菜做饭全靠提水。住房是老式陈旧的木板楼,走上去摇摇晃晃。

现实的落差带动了思想的动摇。“当时,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劝我放弃,我也动心了,可是最后我做不到。真是感动就在瞬间,决定只因一时。”文小燕感慨。

那一年,她带高三,省城长沙一所名校的召唤让她辗转难眠。她准备上完最后一个早自习就回长沙。也许是感觉到了老师的异样,下课后,班上的维维走上讲台,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老师,我可以亲你一下吗?”文小燕一怔,声音哽咽了:“可以啊。”维维在老师脸上用力亲了一下,然后扯起袖子擦拭了一下老师的脸:“嗨,有口水。”这一幕从此定格在了文小燕的教书生涯中。

她留了下来,“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都留在这里”。她怀揣着教育梦想一路执着,29年如一日,她在这里成家、生子、立业,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干到了校长。

“太熟悉这里的一切了!” 哪栋楼房哪年建起来的,哪个老师哪年带哪一届学生,哪一株花的花期是什么时候,哪几个建档立家庭贫困生交不起生活费……文小燕都记得清清楚楚。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学有所成”是宜章一中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学校按照“1+X”对全校5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因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从生涯规划、励志教育、学生资助、心理测评、专业帮扶和成绩测评等多个方面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学子进行帮扶,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帮助宜章一中每一个学子真正实现“学有所成”。

文小燕在工作上风风火火,有“铮铮铁汉”的风骨,但也改变不了她作为女性固有的柔情。“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师生都需要关爱,需要温暖。老师和学生大大小小的事我都挂在心上。”每逢有老师退休,文小燕都会为他们举行仪式,送上祝福。工作闲暇间,文小燕约上一拨青年教师,给他们发放书籍,举办读书分享会。

文小燕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建档立卡贫困生。当得知他们因贫困而濒临辍学,她随同老师一起家访劝学,“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在她的个人支助下,先后有多名学生考上理想大学。在读高三年级学生李同学,入校以来的生活费都是文小燕帮着交上的。

不少就读大学的或参加工作的学生回宜章第一件事就去看文老师:“没有文校长,就没有我的大学梦,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恩情,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校长肩上扛的是责任,创新只为更好发展”

2015年,文小燕被任命为宜章一中校长。当时学校正面临生源流失的危机,文小燕及校领导集体反复审视和思考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提出了无缝管理和打造学生特质工程。

说起容易做起难,无缝管理,就是将学生的在校时段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实现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全面规范,实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形成“校园无缝管理无空岗,管理责任无空档”的工作格局,这对于老师来说可谓是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

涉及教育改革,必须校长先行。为了使无缝管理改革落地生根,文小燕带头值日。

清晨6点半,文校长赶来学校检查通学生进校门和学生早读情况,中午和学生一起在食堂就餐,检查食堂的伙食服务以及学生就餐的情况,一直到夜晚10点半所有通学生都安全回家,文校长才会离开学校。“学校里只要有学生,就一定会有老师在。”担任校长三年,文小燕没有休过假。

无缝管理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数,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学生特质打造工程由此而生,文校长认为,“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精神气质上去改变学生,让他们成为内心坚强、有责任担当、有终身学习能力、有文明生活习惯的人。”学校还通过“四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供艺术展示平台,发掘各个学生长处。“总之,要在我们学生身上烙上‘宜章一中’印记”。

两年的实践,教师观念和学生面貌大改变,有效地遏止了生源流失的问题,甚至有不少回流学生。近三年,在文校长创新、勤勉治理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阶梯式提升,2016年高考本科上线698人,2017年高考本科上线706年,600分以上人数24人,2018年高考本科上线806人,理科最高分698分,文科最高分为659分,均为全市最高。

来源:红网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2018/09/07/4516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