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莳 田

  周末回老家,正好赶上“双抢”,再次重温了小时候莳田的岁月。

  在我们安仁,以前很大一部分水稻一年种两季,分为早稻和晚稻。农历六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务必赶在立秋之前插上晚稻的秧苗。如果晚了,错过了时节,将会影响收成。前后半个月左右的工夫,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

  现如今,随着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水稻收割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双抢”的重头戏也慢慢变为插秧,我们安仁人叫莳田。

  清晨,天刚刚蒙蒙亮,趁着清凉,正是扯秧苗的好时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绿油油的秧苗上露珠晶莹剔透,打湿农人的裤脚,透着沁心的凉意。扯秧是个技术活,通常是右手抓住秧苗的近根部,用适中的力度拔出来,力度太小拔不出来,太大秧苗容易扯断。扯出来的秧再传给左手,在泥水中上下、左右摆动,“咣当、咣当”的洗着,除去根部的泥土。也有扯秧高手,双手同时开工,边扯边洗,效率自然非同一般。秧苗洗净之后,要码整齐,用稻草扎成一个个秧头。

  约摸到了早饭时间,秧扯得也差不多了,用粪箕装好,挑到要莳的田里,按照所需秧苗的数量抛到田里。吃过早饭,就正式莳田了。

  莳田,第一步是隔行(又叫打墩)。就是在对面的两个田埂用“笔子”(通常是用竹竿做成的一定长度的标杆,插5-6株秧苗的宽度,约一米长)丈量一杆或者两杆的宽度,再拉一条绳子,沿着绳子插上一行秧苗。这项工作通常是由初学莳田的小孩完成。如此反复,直到将整丘田全部隔成若干行。

  隔好行以后,就开始莳行了。如何将每一行莳直、莳好是有技巧的。小时候母亲就教我,将每四株秧苗莳成一个正方形,整行也就直了,而且间距也刚刚好。莳田的时候,双脚岔开,刚好两株秧苗的间距,沿直线往后退,避免踩出坑,秧苗插不稳。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也不能闲着,握住秧苗的同时用食指不断地分拨出一株株秧苗,这样,可以提高插秧效率。

  到了上午十点多,烈日当空,即使戴着草帽、袖筒,人还是汗流浃背,晒得发晕,连呼吸都困难。这个时候,田里的水也晒得发烫,秧苗莳下去成活率也低,大多数莳田的人也都收工了。

  下午四点左右,夕阳西斜,天边燃起了火烧云,水田里也开始渐渐热闹起来了,吆喝声、谈笑声、机器轰鸣声奏成一首首乡间劳动小曲。一株株秧苗也慢慢将水汪汪、白茫茫一片的水田装扮得郁郁葱葱起来。

  天黑之前的那一段时间莳田是最痛苦的,这个时候蚊子都出动了,在腿上、手臂上、脖子上使劲叮咬,奇痒无比,异常难受。深知第二天农活任务更加艰巨,更为了不致于秧苗隔夜,强忍着蚊子叮咬,也得继续奋力耕种。有经验的农人也会从田里捞一些泥巴糊满手脚,减少被蚊子亲吻的机会。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除了个别开夜工的,莳田的人陆陆续续收工了。溪边挤满了人:洗脚的,洗农具的......大家相互唠嗑着,今天莳了多少田,还剩多少。时不时也会传出几声咒蚂,那是脚上吸附着蚂蟥的人,一边把吸得滚圆滚圆的蚂蟥拽下来,一边骂骂咧咧:“吸我的血,要你的命”,然后将蚂蟥撕成两半,放在石头上,等到第二天出太阳化成一滩水。

  如今,随着土地流转、机械化生产、抛秧技术的普及,莳田,这一耗费体力的劳动终究将会被取代。但是,我想,关于莳田的记忆定会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因为这种记忆早已融入血液,镌刻盘踞在内心深处,其滋味五味杂陈......(锦绣王林)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锦绣王林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186/2017/0728/4818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