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暖

  半条被子

  1934年11月。一群灰色的绑腿经过汝城文明沙洲村。

  一阵寒风吹动了徐解秀心中善良的情弦,把三个女红军和徐解秀吹在了同一个屋檐下。

  一条被子盖住沙洲村的夜晚,盖住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梦的天空。

  一条被子才是完整的。那个冬天并不完整。

  一条被子才是温暖的。那个冬天特别寒冷。

  一条被子在别离的你推我让中难解难分,那一刻天空不再寒冷,人心的温度高过太阳。

  一把剪刀从被子中间剪开一条道路,一条红军走进人民群众心坎的路。

  一条被子从物质上分开来,温暖却意外地没有减少,而是成倍增加。

  剪得开的是一条被子,剪不开的是浓浓军民鱼水情。

  半条被子穿越大半个世纪的时光,散发出永恒的光芒,照亮和温暖着平凡而吉祥的日子。

  半条被子很小,甚至无法盖住一张小小的床。

  半条被子很大,温暖着一颗颗仰望天空的心。

  一只藤碗

  时光深处,一阵风吹开尘封的往事。

  1934年的枪声异常稠密。一双沾满鲜血的草鞋,把红军小战士送到樟树坳下的敞棚里。钩刀坳的枪声还回响在耳边,远处是白色的迷雾,他努力想要看到一点点阳光。

  薄薄的稻草上,他睡着了。旁边的斗笠和带血的草鞋是他梦里飞翔的翅膀。

  上山割草的罗秀林,偶然经过敞棚。他伸出一只手,牵上了红军小战士这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他不愿跟罗秀林下山。怕自己会把寒风带进他的家里。

  在黑夜的边缘冲破白色迷雾,罗秀林为他上山送饭送药。像一轮太阳照亮着敞棚里的冬天。

  伤好后,他要去追赶部队。依依不舍中,送给罗秀林一只精美的藤碗。

  一只藤碗端坐在时光深处,随时做好开口说话的准备。

  一只藤碗站立在红军长征革命文物纪念馆,像一方雕塑,把一个故事烙印在历史最温暖的部位。

  一只藤碗不能盛粥,也不能装饭。可我日渐麻木的嗅觉,却闻到了藤碗里散发出来的人世间最馥郁的馨香。

  红军借据

  躲过了那阵白色迷雾的追捕,躲不过时光的围剿。沧桑写满了暗黄的毛边纸,纸上的字迹却依然清晰。

  六十多年后重见天日。红军借据成了无价之宝,见证着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操守,见证着红军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力度。

  六十多年前,纯朴的瑶民发自内心地对红军筹物支援,原本就不打算要红军归还。

  具借人叶祖令倒在了战场上。人民政府让他所立的借据依然站立,用一万五千元兑现了“有借有还”的承诺。

  一张不足百字的借据,用简洁的内容诠释了红军严格执行军纪的光荣历史,成了军民关系密切的铁证。

  红军借据,借走的是物,归还的是情。

  红军借据,立下的是承诺,兑现的是民心。

  两个红薯

  他原本只是讨要一口水,却得到了一碗米汤。

  他原本只是出于感恩,为瑶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修补屋顶和修理门窗的时候,修正了朱上珍对红军战士的认识。

  打开别人的心门,不用太多的言语,一个小小的温暖动作,就能完成。

  两个红薯在今天算不上起眼的东西,但在战时却成了珍贵的礼物。红军小战士朱艳云的狼吞虎咽,是最好的注脚。

  两个红薯不是山珍,更不是海味。两个红薯的温度诠释的是军爱民来民拥军。

  我对历史课本上的两个红薯充满兴趣。我也想用两个红薯来充饥,它们带给我的是真真切切的暖。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胡梦

编辑:龙芳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