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雷红青:创办长者食堂 共享幸福“食”光
2025-11-07 12:05:58 字号: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雷红青:创办长者食堂 共享幸福“食”光

编者按:秋意浓情暖桑榆,人间重晚晴正浓。为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红网时刻与郴州市民政局联合开设“郴心银晖”专栏,以笔墨光影礼赞“银发人生”。

这里有“银龄榜样”的璀璨星光,走近全国敬老爱老典型,聆听他们的温情故事,见证岁月沉淀的榜样力量;这里有“法治护老”的坚实屏障,剖析典型案例,守护最美夕阳红的合法权益;这里有“社区共融”的创新实践,探秘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幸福密码,记录城市与长者双向奔赴的动人图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盛晓光 李永东 艾学杰 郴州报道

在宜章县一六镇姚家村,有着53年党龄的退休老干部雷红青,她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家乡,倾心创办了一座充满温情的“长者食堂”。一碗碗热乎的饭菜,不仅暖了老人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让村里的老人们重新找回“家”的感觉,共享幸福“食”光。近日,她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下乡扎根敬老情

“早稻难壮籽,晚稻只见秧”,这是昔日姚家村的真实写照。1968年,年仅17岁的雷红青第一个报名下乡,将青春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十一年间,她与村民同吃同住。担任团支书时,她让村里的姑娘们第一次穿上统一的运动服驰骋球场;煤油灯下,她认真记工分,耐心教女孩们跳舞;村校师资匮乏,她毅然拿起粉笔,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十年。

这段扎根基层的岁月,不仅是她人生的历练,更是她服务民生情怀的起点。敬老爱老的种子,早已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悄然萌芽。

1979年招干后,雷红青在乡镇交通战线奋斗了25年,修路架桥、严抓质量,事事争先。然而,每当回到姚家村,看到留守老人日渐佝偻的身影,她总会想起父母昔日侍奉长辈的情景,心中感慨:“老人们缺的不仅仅是一口饭,更是一份被记挂的温暖。”2004年退休时,她放弃含饴弄孙的闲适,选择重返姚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此后十二年的任期内,她始终将村里的老年事业挂在心头。

22ce81f9de9c4c18abf7c443d06ce1f1.png

姚家村长者食堂。

创办食堂暖夕阳

“老人最怕孤单,一顿热饭能换来一天的热闹。”2022年10月,看到村小学因生源短缺而闲置,已卸任书记的雷红青再次行动起来。她积极争取养老政策支持,将闲置校舍改造为场地,并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作为启动资金,决心创办长者食堂。

清除杂草、安装空调、定制适老桌椅……在她的悉心筹备下,当年重阳节,长者食堂正式开业,当天便有9位老人报名。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仅需缴纳240元,即可享受营养均衡的中、晚两餐。随着管理日益规范,菜品质量不断提升,前来就餐的老年人逐渐增加到每日50余位。

雷红青的细心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她发现提供三餐和住宿反而不利于老人健康,便果断调整为两餐、取消住宿,鼓励老人多走动锻炼。村民姚大爷由衷称赞:“以前煮一餐吃一天,现在两荤一素天天不重样!”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她组建送餐志愿队,每日穿梭于乡间小路。为节约开支,她自购摩托车、水泵,连家里的打印机、音箱也搬给公家使用。为确保饭菜安全可口,她对食材采购和烹饪严格把关。至今,她已垫付十多万元退休金,却乐观地笑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e6f49c1ad5fc4aa883a2a64dc2a87c5f.png

雷红青组织老人们观看阅兵仪式。

幸福时光促振兴

雷红青的敬老事业,远不止于让老人们“吃得饱”。三年来,她每日带领大家唱歌跳舞、做手指操、讲解健康知识,将长者食堂打造成为了老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随着“姚家村长者食堂”通过抖音直播意外走红,这个湘南小村成为了探索农村养老模式的“样板间”。此举吸引了更多企业家回乡捐助,嘉禾、临武、资兴、韶关及周边村镇的干部也纷纷前来考察学习,甚至间接带动了莽山旅游的发展。

省“三八红旗手”、市“巾帼英雄”“感动宜章人物”“优秀共产党员”……诸多荣誉加身,雷红青却从未停下脚步。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捐款捐物,加入到关爱老年人的行列中。

“我深切理解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助。创办长者食堂不为盈利,只愿村里每位老人都能吃上热饭热菜,大家高兴快乐,我就心满意足。”雷红青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的初心。夕阳下,她扶了扶老花镜,继续清点着明日所需的食材。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成为了乡村振兴图景中一抹最温情的底色。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盛晓光 李永东 艾学杰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