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郴州讯(宜章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永东 艾学杰)“以前卖米要去街上,天还没亮就得挑着米赶路。现在好多啦!村里建了大米加工厂,米不仅能全部卖掉,价钱还比在街上卖得高。我们特别满意,种的大米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近日,宜章县五岭镇十二亩村村民侯芽子告诉记者说。宜章县五岭镇十二亩村位于南岭山脉东端,平均海拔700多米,全村有700多亩高山梯田。近年来,支村两委立足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推广高山水稻种植,帮助村民解决加工和销售难题,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深秋时节,十二亩村处处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远山、村庄、道路与层层叠叠的梯田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秋日美景。此时村庄里的大米加工厂热闹非凡,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加工厂内弥漫着浓郁的稻米香,工人将脱壳的大米进行打包、封装,经过多道流程,一粒粒莹白的大米完成了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今年,村民侯芽子种植了7亩稻田,和往年一样,在完成了收割和晾晒作业后,他留足了家里的口粮后,将剩余的所有稻谷交售到加工厂进行销售处理。

十二亩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水稻生长周期长,产出的大米晶莹剔透、松软可口。过去,由于地处高山,再加上交通不便,村民种植的水稻大多靠肩扛手提到县城去销售。2023年6月,县驻村工作队入驻十二亩村后,成立了宜章县益香米业有限公司,同时筹集资金20万元,建设好了大米加工厂,提高了大米品质,帮助村民解决了大米销售和加工难题。
十二亩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加大优质水稻推广种植力度,每年收购、加工和销售农户的大米20多吨,经过权威机构检验,十二亩村产的高山大米每千克含79.2微克硒,硒元素有益身体健康,深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村里的高山大米已进入长沙、郴州、韶关以及县城周边等市场。

近年来,十二亩村支村两委以高山大米为媒,因地制宜发展萝卜、禾花鱼等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的打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下一步,该村将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高山富硒特色农产品,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永东 艾学杰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