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水与文化(三):水兮湖湘
2025-11-05 15:20:40 字号:

水与文化(三):水兮湖湘

第二篇章水之情:珍惜第二部分:水之发展003a 拷贝.jpg


水兮湖湘

大湖之南,楚材斯盛。湖南,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流贯全境而简称“湘”。湖湘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靠水而居、依水而生、得水而安、治水而兴的历史。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省内河网密布,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水城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冠。湘、资、沅、澧等四大河流汇入洞庭流入长江,形成了“一江一湖四水”的格局。

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然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与文明。从洞庭湖西域的津市虎爪山、澧县城头山,到安乡县汤家岗遗址、华容县七星墩等,这里已经被考古发据证明是中国史前交明的“南方高地”。洞庭湖独特的流寓文化,以忠君、爱国、忧民为主题,从屈原开始,到贾谊、李白、杜甫、刘民锡、柳宗元、韩愈、寇准等等,蔚为大观。

两千多年前,因遭贵族排挤、被先后流至汉北和沅水流域的屈原,踽踽独行,怅然若失,在沅水前写下千古名作《涉江》。

屈原《 涉江》 节选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红网综合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