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构建“四维驱动”协同生态 培育新时代湖湘工匠——郴州技师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2025-11-03 20:56:29 字号:

构建“四维驱动”协同生态 培育新时代湖湘工匠——郴州技师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在“制造强国”战略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引领下,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新时代湖湘工匠的重要使命。对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新双高计划”)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的要求,当前不少技工院校仍存在“育人模式单一、资源整合不足、产教协同不深”等问题。郴州技师学院立足技能型办学特色,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构建“政策、需求、资源、能力”四维驱动的创业孵化生态系统,推动双创教育从“形式化共建”走向“实体化协同”,为培育具备“工匠精神、创新素养、实战能力”的湖湘工匠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问题导向,破解育人机制困境

当前,技工院校创业孵化普遍面临“定位趋同、协同不畅、育人表层”三大难题,难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郴州技师学院聚焦问题根源,推动创业孵化从“物理集聚”向“生态共建”转型,从“单点孵化”转向“系统赋能”,着力破解“育创脱节、产教分离”的结构性矛盾,推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育人新格局。

二、系统构建“四维驱动”协同机制,推动实体化运行

(一)强化政策驱动,构建制度保障闭环

学院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打破教务处、实训中心等多部门壁垒,形成统筹合力。出台《入驻退出管理办法》《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构建“遴选—孵化—考核—退出”全流程管理闭环。积极对接郴州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基地纳入地方创业扶持体系,实现“校内资源+地方政策”协同赋能。“校社共营·青创助农”项目依托市供销社支持,快速成长为本地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平台,实现校地资源有效嫁接。

(二)深化需求引导,推动项目与产业同频

基地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牵引”,建立与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的“双进双出”合作机制,定期举办产业需求对接会,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孵化课题。“智能泵出‘心’动力——数字注液泵”项目精准对接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高精度注液需求;“电池智护——新能源汽车安防卫士”前瞻布局电池健康管理市场,实现SOH诊断误差率小于2%;“精氧智控——鱼塘高效卫士”依托自动化技术解决传统养殖痛点,体现“专业技能+市场需求”深度融合。

(三)优化资源整合,打造开放赋能平台

基地构建“智力+金融+物理”三位一体的资源网络。创业导师团队涵盖校内教师、企业高管、投资人等,形成“多导师制”支持体系;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建立投融资对接机制,强化资金监督与风险控制;2191平方米空间科学划分为办公、创客、实训、直播等功能区,提供“拎包入住”式硬件支持。“星曜科技”项目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专注“AI+低代码”数字化转型,已获6项软件著作权,服务10家企业。

(四)创新能力输出,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将双创教育深度嵌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拓展课程”四级课程体系,推行项目式教学与“做中学”模式。“行走的郴州中小学生研学云平台”项目整合多专业力量,开发“红绿古金”四色课程体系,获市教育局认证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项目进展+经营状况+团队管理”多维度考核机制,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

三、成效显著,实现教育、经济、社会效益共融

经过扎实实践,基地育人成效显著。学生“技术+商业”复合能力全面提升,实现高质量就业;22个在孵项目展现出强劲活力,“绿智云护——AIoT智能果园守护系统”试用阶段预计单亩年运营成本降低25%、产量提升12%;“青创助农”直播近百场,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万余元;“跃动车坊·大学生维修站”等项目创造176个就业岗位,形成“扶持一人创业、带动一批就业”的乘数效应。

四、启示与展望

郴州技师学院的实践表明,技工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主体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技能赋能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生态。下一步,基地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市场化水平;强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创业服务精准化;拓展跨区域协同网络,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持续优化“四维驱动”模型,为培育新时代湖湘工匠、服务“三高四新”战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郴州技师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技工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研究与实践》(JYKT202541)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玲芳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