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郴州讯(通讯员 余翔 宋镇睿)“百嘉洞内传喜讯,幸福飞奔进百家。”在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兴宁镇百嘉洞村,这句朗朗上口的话语,如今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心声。
漫步村间,小河潺潺穿村而过,农田里嫩芽破土、绿意盎然;狭长村道上车辆往来有序,两侧错落的农房屋顶,袅袅炊烟随风升腾。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正是资兴市历经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后,奋起重建、迈向振兴的生动写照。
2024年7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资兴,八面山、州门司、兴宁、白廊等多个乡镇惨遭重创,道路断裂、桥梁垮塌,家园瞬间满目疮痍。
危难时刻见担当。2024年8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省直单位对口支援资兴市抗洪救灾工作方案》(湘政办明电〔2024〕4号)部署,湖南高速集团迅速组建对口支援工作队,进驻百嘉洞村,扛起救灾与重建重任。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郴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湖南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指导,为重建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初到村部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没有一条能正常通行的路,树木倾倒、房屋垮塌,到处是灾后的狼藉。”作为第一批进驻的驻村干部,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员工至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灾后重建的难度,远超预想。”
如今,历经15个月的日夜奋战,百嘉洞焕发新生。对口支援工作队紧扣2025年灾后重建工作计划,围绕“设施恢复、项目申报、搬迁安置、产业发展、就业创收、生态修复”六大核心任务,累计投入约1.5万人次、3000台次设备,拨付资金约3500万元,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桥通,百路顺,打通出行“生命线”
“拆除防护带,设备有序撤离!”2025年9月10日,随着最后一块桥面护栏模板顺利拆除,由对口支援工作队援建的百嘉洞村灾后重建最后一座桥梁——A3K1+180桥顺利竣工。
去年受“格美”台风影响,百嘉洞村遭遇严重泥石流灾害,交通设施损毁殆尽。为尽快恢复村镇连通,对口支援工作队依托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主动扛起中小桥梁修建、涵洞清理、路基边坡隐患治理、通组路及林间道路恢复等重任,与集团派遣的数十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专业技术人员全力驰援。勘察阶段,他们翻山越岭、踏遍援建区域每一寸土地,顶烈日、冒风雨采集地质数据、勘察现场条件,精准绘就项目基础蓝图;设计环节,立足当地发展实际与村民需求,将实用功能与长远规划深度融合,让每一处细节都贴合援建初衷;施工过程中,紧盯工序规范、严控工程质量,从建材筛选到工艺实施全程严把关,用匠心雕琢优质工程。

受损桥梁全部修复完工,村民彻底告别绕行。
“接到援建任务后,工作队发扬‘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精神,科学统筹、昼夜奋战,最终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了全部桥梁重建任务。”在桥梁验收现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历时一年,17座水毁桥梁重焕新颜,8道涵洞修复完工,67处路基边坡隐患彻底治理,12公里道路完成提质改造,5.5公里通组道路、31公里林区道路恢复通行。百嘉洞村村民的出行,彻底告别了“绕行之苦”与“险途之忧”。
新家暖,民心安,安置区里“幸福味”
2025年1月,兴宁集中安置区暖意融融。阳光洒在崭新的楼房上,村民们跟着对口支援工作队的脚步,逐一走进自家新房。有人轻抚光滑的墙面,有人推开窗户眺望楼下的幼儿园,还有人对着户型图和家人小声规划“这间做孩子的书房”。
“政府刚刚下发方案时,很多村民还是不理解。毕竟住了这么久,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舍不得。好在经过我们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据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回忆,年初当地政府联合爱心企业打造“集中安置区”,部分居民因不理解政策和不舍熟悉的生活环境,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愿意搬迁。

对口支援工作队协助村委进行新房安置工作。
为了解开村民的心结,对口支援工作队带着安置区规划图、户型图,坐在村民的堂屋炕头,从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的配套规划,讲到新房的安全标准、空间设计,再算清“搬迁后节省的修缮费、增加的务工机会”这笔民生账。
如今,百嘉洞村过渡性安置点建设高标准完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委会、镇政府宣传搬迁政策,顺利完成第一批258户村民的搬迁安置。
“从没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门窗结实、地面平整,下雨天再也不用愁漏雨了。”村民刘俊伟站在新房里,语气里满是感激,“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还有工作队的贴心帮衬!”
产业兴,希望长,乡村振兴“新起点”
百嘉洞村位于资兴市中部,由原两江村、安村、百嘉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4715亩,劳动力1540人,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灾情过后,部分村民的生产产能未能及时恢复,“生计问题”成了大家最迫切的“眼前忧”。
为解燃眉之急,对口支援工作队联合多个援建单位推出“以工代赈”模式,开设保洁、后厨、施工员、厂工等多个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刘丽华是第一批报名“以工代赈”的村民。
“洪水退了,地里的玉米秆泡得发黑,埋在土里的红薯全烂成了浆。看着荒芜的田埂,我天天坐在门槛上发呆,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怕日子撑不下去。”村民刘丽华是第一批报名“以工代赈”的村民,说起曾经的困境,语气里仍带着一丝后怕,“现在好了,每天去后厨择菜、洗碗,能和姐妹们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工资每月按时到账。”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不仅解决了她的生活难题,更让她慢慢找回了生活的底气。
解了“眼前忧”,更要护好“长远盼”。2025年8月,临近开学,在对口支援工作队的统筹协调下,湖南高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走进百嘉洞村开展爱心助学行动,为11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送去3.2万元助学金,助力他们继续学业、勇敢追梦。
“这笔钱,是工作队和公司干部职工你一百、我两百凑起来的心意。”湖南高速集团代表将助学金递到学生手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把社会关爱转化为前进动力,以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回报家乡、服务社会”。受助学生纷纷表示,将常怀感恩之心,刻苦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份关爱。

对口支援工作队与村委干部进行交流。
“联村是要扎下根、连起心的紧密联系!”在村委交流座谈会上,对口支援工作队多次强调,“我们不搞‘一阵风’式帮扶,要把‘援建’的力气变成‘联建’的底气,让村民从‘跟着干’变成‘主动干’,让联系更长久,让好日子扎下根。”
未来,对口支援工作队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驻村帮扶成果,推动驻村帮扶向常态化联村帮扶平稳转段、提质增效,确保如期完成“一年基本恢复、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真正实现“百嘉”幸福、幸福“百家”。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余翔 宋镇睿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