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娜 廖云 郴州报道
为深耕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教法,全面提升郴州市英语教育教学质量,11月18日上午,郴州市义务教育英语联片教研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培训活动在苏园中学进行。苏仙区、北湖区及市直学校数百名中小学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共探课程思政视域下英语新教材教学新路径。活动设讲座、示范课、评课研讨三大环节。
五字箴言引方向 深耕课堂育桃李
郴州市苏园中学党总支书记彭红卫以《好课的标准》为题作专题讲座。他从“实”“放”“清”“深”“融”五维破题,为好课立标、为教学导航。
“实”字为基,要求课堂扎实有收获、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有常态、真实有缺憾;“放”字为翼,倡导多元互动形式,归还学生提问、质疑、评价、总结之权,同步分享学校18年课堂改革成果与“315模式”等特色体系;“清”字为纲,需清晰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授课方法、课堂环节与指令,精准聚焦核心;“深”字为魂,引领学生思维进阶、情感丰盈、审美觉醒,实现深度学习;“融”字为脉,推动跨学科、跨时空、跨五育融合,践行五育并举,让思政元素自然浸润。

示范课展教学彩 多学段绘育人卷
苏园中学老师陈云云执教小学四年级上册《Grade 4 Book I Unit 8Period 2( Part A, E, I)》,以趣味互动筑牢语言根基。课堂串联课本学习、对话模仿、表演展示、小组制规等环节,融入图标竞赛与分层作业,将生活场景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在游戏互动与协作探究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稳步提升,文明礼貌、团结协作等思政元素也于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
湘南中学老师张蕊的初中英语写作课——《Grade 7 Book I Unit 1Section B Writing》,聚焦“自我介绍”主题,独具巧思。课堂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以热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为情感线索,搭建阶梯式写作支架。学生落笔间,既展现个人特质,又融入对自我、集体与家乡的热爱,让写作成为情感抒发与价值传递的载体。0

郴州市第九中学老师李平带来《Grade 8 Book I Unit 1 Section B Reading for Writing》阅读写作融合课,以“假期”为核心载体,循着“结构之思—细节之琢—落笔之情”的思路深度解读文本,串联时间线、故事线与情感线。课堂以汝城“半条被子”红色故事与长征足迹为思政依托,实现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无缝衔接,既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又厚植家国情怀。

评课研思促提升 聚力赋能共成长
评课研讨环节干货满满,苏仙区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陈艳和北湖区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邓金玲聚焦三堂示范课,精准点评、深度剖析,既赞亮点又提良策,为教学优化指明方向。
教研员陈艳称赞陈云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巧妙,歌曲游戏自然导入,多元活动夯实语言,巧借郴州本土资源链接文明规则与法律法规,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无痕渗透,彰显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同时建议拓展作业融入家庭规则,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丰富语言运用,完善知识构建。
教研员邓金玲对张蕊的初中写作课予以高度肯定,其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输入—内化—输出”语言培养闭环及多模态资源与AI技术赋能,打造沉浸式写作课堂,同时建议增加思辨性任务、展示前置学习任务单以夯实写作基础;对李平的八年级读写融合课,邓主任赞赏其深耕郴州本土红色资源,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依托,通过清晰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三类文本与三级支架设计及兼顾个体差异的多元任务,实现读写衔接与家国情怀培育的双重目标,提议微写作前明确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列提纲,提升写作框架设计与迁移运用能力。

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李青云介绍,三堂示范课均践行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更以教师的匠心设计与专业素养传递教育温度。
此次联片教研活动,既有理论高度的引领,又有实践深度的赋能,有效整合了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无缝衔接,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未来,郴州市义务教育英语学科将持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联片教研为纽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让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高。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娜 廖云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