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世方 王菊英 郴州报道
“没想到登入临武的就业服务平台,加入本地就业服务群后,很快就找到了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原本在外创业的居民李洋今年选择回到临武发展,她感叹道,“现在通过线上招聘服务平台就可实现就业,群众找工作更便捷了。”这也是临武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城乡劳动力信息系统及常态化管理的建议》办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5年,临武县人大秉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紧盯就业、养老、教育、安全等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准监督破解民生难题,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让“纸上愿景”化为“实景生活”。
聚焦稳岗就业:织密民生“保障网”
“春节刚过,人大调研队就扎进园区摸底,现在‘务工直通车’直接开到村口,岗位送到家门口!”楚江镇村民王大姐谈及就业服务,难掩激动。
瞄准“高新区稳岗就业”这一民生“关键题”,临武人大组建专项调研团队,走访园区企业、职业中专、就业超市等30余家单位,摸清“企业用工缺技能、群众求职缺渠道”的结构性矛盾,形成《关于优化高新区用工服务的调研报告》,推动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涵盖“技能培训提质、校企合作深化、用工环境优化”等10条精准建议。抢抓春节就业黄金期,联动人社、乡镇、社区(村)组建“招工小分队”,创新推出“直播带岗进乡村”“线上招聘会全天候”“务工直通车点对点”等服务模式,累计为园区企业输送求职者1100余人次,390人成功入职,既破解了企业“用工难”,又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关注养老服务:守护“夕阳”幸福感
“以前吃饭凑活,现在长者餐厅荤素搭配,还有就餐补贴,老伙计们天天聚这儿聊天,日子比蜜甜!”在武水镇大江山社区长者餐厅,78岁的李爷爷边吃边笑。
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城乡不均、专业不足”的短板,临武人大深入10个社区、5家养老机构开展“沉浸式”调研,形成《关于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推动县政府新增2处长者餐厅,实现城区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全覆盖。同时,推动“医养结合”“养老人才培育”等建议纳入《临武县“十五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全县2万余名老年人享受到“助餐、助医、助乐”的“家门口养老服务”,让“夕阳红”更有温度。
护航家庭教育:构建育人“共同体”
“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此次家庭教育讲座让我明白,家长也要‘持证上岗’!”参加完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陈女士感慨。
为推动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落地生根,临武人大开展专项调研与视察,探索出“针对性宣传聚共识、清单式履职汇合力、专业化推进树品牌”三大路径。全县建成1个县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214个村(社区)服务站点,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通过龙源临武APP等平台展播14堂精品课,覆盖家长3万余人次,形成“家庭尽责、学校主导、社会协同”的育人格局。其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获人民网专题推介,打造了家庭教育工作的“临武样板”。
深化安全监督:筑牢发展“防护墙”
“以前厂区消防通道偶尔堆杂物,现在人大执法检查‘回头看’,隐患整改‘一个都不能少’!”某电子企业负责人坦言。
以“安全生产行”活动为抓手,临武人大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多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组建3个执法检查组、联合12名省市人大代表,开展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执法检查,实现13个乡镇、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针对发现的隐患,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时限+责任单位”督办机制,推动全部限期整改到位。如今,“安全弦”越绷越紧,“防护网”越织越密,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强化建议督办: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我提的‘关于加快实施沙溪湖小区出口至大武桥绿带提质改造’建议,现在终于落实了,提质改造后出行更畅通了,人大督办真是‘说到做到’!”县人大代表唐先生的建议落地,让周边居民又多了个休闲好去处。
民生实事,“办”字为要。临武县人大全年督办代表建议160件,创新“办前沟通—办中跟进—办后评议”闭环机制,特别是对十大重点建议,推动县政府副县长牵头调度,部门与代表“面对面”对接,确保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目前,所有建议均实现“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群众“呼声”化作了“掌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家门口就业”到“长者食堂暖胃”,从“家校社共育”到“安全隐患清零”,临武县人大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真监督”赢得“真成效”。下一步,临武人大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监督实效回应民生期盼,让“幸福临武”的底色更鲜明、成色更足,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更多“民生暖色”。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世方 王菊英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