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汝城县: 科技赋能上新招 交通整治提质效
2025-11-28 15:00:31 字号:

汝城县:  科技赋能上新招  交通整治提质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何铁柱 郴州报道

“我又没犯事,为啥来找我?又是干什么?”近日,群山环抱的湖南汝城县井坡镇岭塘村十组,村民朱晓峰见到村辅警曹志祥不期而至,霎时倍感惊讶、一头雾水。

印象中,他只是早先一天,骑着摩托车途径玉堂瑶族村进岭塘路口到镇上办事。当时,出于方便省事考虑,他并没佩戴头盔,但一路上也未发现有人执勤劝导。

微信图片_20251127174814_副本_副本.png

溯源入户劝导教育。

“想不到吧?我们有治理新‘神器’,织密了交通整治天网,让摩电骑行不戴盔帽等违法现象无处可藏。”进入门后,曹志祥边说边打开手机里的指令,上面显示了朱晓峰交通违法的具体抓拍点位、时间,记录着他身份证号和户籍地点,这让他心悦诚服、面露歉意。

曹志祥口中的“神器”,是指湖南省摩电车辆违法管控模型平台。聚焦治理摩电骑行不戴头盔、超员和三轮车载人等违法现象,湖南省交警总队联合省道安委开发该系统,有机链接公安部门天网系统,于9月15日在全省交通系统正式上线、推广应用。

位于罗霄山脉南麓的汝城县,城乡道路纵横交错、面广线长,受地形复杂、山路多、弯道多等影响,交通安全整治任务并不轻松,尤其是偏远山区任务愈发艰巨,类似朱晓峰样的群众不在少数。“以为远离城镇,就远离交警视线,光想着图个方便省事。”朱晓峰不好意思地说。

微信图片_20251127174838_副本_副本.jpg

认真操作平台系统。

为加速平台实施应用,汝城县须臾不怠、积极行动,通过全域摸排、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在全县14个乡镇的交通主干道上,合理布局设置了20个视频和20个图片抓拍捕捉点位,基本实现全覆盖。该县还设置专门办公室,安排专人值守运维、专事平台应用,依托科技赋能统筹调度、组织指挥全县交通整治工作,推动科创应用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走进汝城县交警大队道安专委办公室,20多岁的辅警何海峰正全神贯注盯着电脑屏幕,查阅处理相关动态数据。移动鼠标,上面图片解析、视频解析、查处情况、协调共治、摩电事故统计等功能板块一目了然,再依次轻点子项目、子条目,从交通违法个案图文信息,到所涉人员具体实用信息,从全县整体摩电违法信息汇集归类,到违法行为指令发送、处置反馈,逐一在“模型”中清晰呈现。

“这个‘模型’,就像超级大脑,有科技范,功能强大。”何海峰介绍,依托“模型”一应俱全的功能和公安天网系统协同作用,运用不打烊的镜头抓拍、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坚守岗位、运维操作,从源头上采集违法行为图文信息,追溯到具体个人,经平台自动归类整理后,再反馈到乡镇及属地派出所协同共治,最终以拍照留痕反馈落实情况。

“整个流程上下贯通、高效顺畅,破解了以往上路查纠耗费人力物力、追踪溯源难等问题,让纷繁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交互叠加的任务处置更有力有效。”何海峰高兴地说。过去,每到集中行动时,他不仅要接听记录各组开展行动情况,还要及时汇总报告,经常是脚忙手乱、疲于奔命。如今,用上“模型”,他工作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微信图片_20251127174852_副本_副本.png

抓拍点位开展路查。

“目前,我每天一上班就打开‘模型’,先将前一天自动生成的违法信息转发传送后,再每小时查阅一次,及时检测掌握全县情况,应用一机通览、一体生成、一键发送等功能,快速高效做好统筹调度、组织指导,省心省力提质效。”何海峰说,应用“模型”后,全县整治摩电违法行为实现了“发现一起、整改一起”“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目标,“像朱晓峰虽然远居山乡,但也少不了深刻的警示教育。”

如其所言,当天上门后,曹志祥拉着朱晓峰对向而坐,除针对个案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狠狠”说道一番外,还就交通法规、安全常识等重点,热情耐心上了堂点对点、面对面的警示教育课。说话间,朱晓峰面部逐渐发烫,驻足围观的村民们也越来越多,“警示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愈发显现。

既已查获,除教育外,还会否罚款?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盘旋脑海,朱晓峰难免忐忑不安。殊不料,讲完课、着重叮嘱后,曹志祥屁股一抬就转身离去,令朱晓峰心生暖意,连连竖指点赞。

微信图片_20251127174859_副本_副本.jpg

开展现场集训动员。

曹志祥从镇上集中值班点,赶到岭塘十组需往返骑行40多公里,并非易事。“相比路面查处又教又罚,我们不辞辛劳上了门,反而只是劝导教育,是为了让乡亲们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认真践行交通法规。”曹志祥表示。

“‘模型’是智慧大脑、桥梁枢纽,也是好帮手、促推器,让全县交通整治成效日益明显。”汝城县交警大队大队长陈广说,借助“模型”应用,全县交通安全整治实现了由路面巡查单一模式到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复合型转型升级,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升了工作质效。同时,追踪溯源深入群众、靠前管控,开展“家门口”劝导教育,促进了安全教育扩面提质,让“三轮车不载人”“摩电不超员”等常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从11月份以来,汝城应用“模型”累计查处148起摩电违法行为案例。目前,全县佩戴头盔率显著提升、不断攀升,交通亡人事故率下降了30%。陈广表示,要继续用好用活管控“模型”,筑牢交通安全防线,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何铁柱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