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这颗闪耀在山水之间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颠覆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郴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深度解析了这一答卷的亮点。以绿色发展为主旋律,郴州开辟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科技创新与制度探索并行的转型之路。这一份“郴州方案”,不仅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更是一道耀眼的中国风景线。
提到郴州,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青山绿水和东江湖,但在此次会议上,郴州展现的却是它对于“绿色发展”的系统性追求。首先,用肖亮的一句话来说,“十四五”期间,郴州实现了“山水焕新”。通过严格的环保督察和整改,郴州诠释了什么叫“环境保护不是喊口号”。全市森林覆盖率突破60.48%,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劣Ⅴ类水质历史性消失,以绿色矿山建设为代表的生态治理带来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地是父母,水土是生命,这场绿色守护战,不仅保住了郴州的自然文明,也树立了生态发展的样板。
当然,生态保护不是独角戏,经济发展同样不可或缺。郴州打出了一手“产业向新”的好牌,既要让青山绿水成为财富,也要让产业转型率先突破。在东江湖周围,冷水资源与大数据产业巧妙融合。这种几乎像科幻小说般的创新,用自然的力量为科技代言,并且真正实现了全球领先的节能效果。郴州用行动告诉我们:产业转型并非是在绿色经济和高效收益间二选一,而是可以在两者间找到呼应和共生之道。万元GDP用水下降26.63%、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17.5%,这些数据不仅炫技,更是实打实的民生红利。
而在科技领域探索上,郴州的实践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大片了。科创平台体系的建立,从“零突破”到井喷式发展,郴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求变、敢于攻坚的魄力。想想“郴江实验室”的站位,还有创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这不仅是写在蓝图上触不可及的开发,而是真正赋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这种抓住机会、紧扣科技的魄力,你们难道不想点赞吗?
最让人感佩的还是郴州的制度创新。不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首创国内第一的宣传推广月,更先人一步搞起了“两山理论”转化实践,探索水权和碳权交易。讲真,这帮领导眼光非凡,光是“科技服务超市”这个概念,就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片里的社区自助技术银行。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不只是让郴州成为湖南的锦旗,更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转型作了大胆示范。
当然,正如肖亮所说,这些都只是郴州发展的一个起点。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追寻更多绿色发展模式,把这颗山水明珠擦得更亮。那么问题来了,郴州的转型经验能否复制到其他地区?我们该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干涸谁怜。实现可持续,这是所有人都躲不过的选择。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能否也在日常生活中为这份蓝天清水的美好蓝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山水秀美,产业骄子,创新先行。郴州身上展示出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但它输出的,更是一份瞄准未来的信心。这份信心,唯有在履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时,才能被真正兑现。在我们走向更广阔良未来之时,扪心自问,是否愿意从自身做起,为这片土地的绿水青山贡献一份真挚的热忱?这是留给每个心存希望的人,都不可逃避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源:郴州市科技局
编辑:沈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