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东县青山乡:古法酿“金” 山林生“银”
2025-11-14 18:49:40 字号:

桂东县青山乡:古法酿“金” 山林生“银”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郭成 何东亮 郴州报道

立冬刚过,桂东县青山乡彩洞瑶族村的晨雾还裹着山间清润的气息,村民陈湘波已早早推开自家熏烤房的木门。上百串腊肉悬于熏架,金黄油亮得像镀了层光,烟香混着醇厚肉香漫出房檐,与远山深处中药材基地的连片绿意相映成趣。这场“一熏一植”的图景,正是该村以古法酿“金”、让山林生“银”的鲜活画面。

图片1.png

金黄油亮的青山腊肉。

古法出新味腊肉熏出“黄金串”

“这批6000多斤腊肉11月初刚熏好,长沙、广东的电商订单已经排到春节前,现在每天都要发30多单!”11月13日,村支书陈志刚站在熏房里,身后墙上的订单登记表已记满3页。

彩洞腊肉是瑶家世代相传的美味,如今能成为“抢手货”,全靠守住古法、再添新意。“只选村民散养的土猪五花肉,用杂木树慢熏近2个月,温度得严格控制在40到50℃,每天至少查3次火候,差一点都不行。”陈湘波边翻动熏架边念叨,这套“老手艺”让腊肉始终红亮剔透、咸香不腻

今年5月,村里厨师郑汝军带着改良后的“琥珀凝香”腊肉参赛,从村厨大赛片区一等奖,一路闯进决赛拿了三等奖。这一“出圈”让深山美味名气大涨。截至11月初,彩洞腊肉电商订单量比去年同期翻了3倍,线下还进驻了桂东县多家特产专卖店。昔日藏在深山的腊肉,成了村民手中实打实的“黄金串”。

林下种药材绿意育出“摇钱苗”

熏房的烟火气之外,寒坑组的林下中药材基地里,村民陈小文正弯腰给黄柏苗培土。云雾缭绕中,连片的黄柏、岗梅、石菖蒲长势喜人,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绿油油的药苗看着就招人喜欢。

“多亏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苗、技术都是合作社提供,收了直接卖给合作企业,不用愁销路。”陈小文算超收益账,脸上难掩笑意。他家40亩林地全种了黄柏,今年单这一项就增收 6.2万元,比种玉米、红薯的收益要翻4倍,这些药苗就是他家的“摇钱苗”。

陈志刚介绍,2023 年,在青山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村里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如今,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万余亩,覆盖全村90%以上农户,户均种40亩。截至2025年10月,中药材产业已让村民累计增收180万元,户均增收超6000元。

“我们已经和广东药企签了初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0余万元建中药材初加工厂房,再新增 1000 亩种植基地,把‘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做长做稳,让山林多生‘银’。” 陈志刚指着基地旁的规划图,眼里满是期待。

双业齐发力瑶寨闯出致富新路

从熏房里的薪火相传,到山林间的药苗青青,彩洞村靠着“传统工艺+生态农业”的组合拳,让曾经交通闭塞、产业薄弱的深山瑶寨焕发了新生。“过去村民要么外出务工,要么靠种粮勉强糊口。现在守着家就能挣钱,腊肉加工、药材种植两个产业,已带动全村32户脱贫户稳定增收。”陈志刚说。

谈及未来,陈志刚的规划清晰又实在:“下一步先推进瑶寨腊肉地理标志申报,预计明年初就能完成;中药材加工厂房争取年底动工,投产后能再带动50人就业。”他望着漫山的绿意与熏房烟火,语气坚定,“要继续把古法手艺做精、把山林资源用活,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郭建东 郭成 何东亮

编辑:何雨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