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东县清泉镇:“五知”巧筑乡村“和谐堤坝”
2025-11-13 12:04:58 字号:

桂东县清泉镇:“五知”巧筑乡村“和谐堤坝”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梁名海 方世良 郴州报道

“要是等吵起来再管,邻里情分就伤了!”近日,桂东县清泉镇大地村邻长老曾在巡田时,发现两户村民为粽叶林地界限争得面红耳赤,他立刻掏出手机在工作群上报信息。村委会当天就上门调解,一场即将升级的冲突很快平息。

这是清泉镇创新“五知”矛盾纠纷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这个山城小镇,98%以上的土地纠纷等重点矛盾提前化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前”成为基层治理常态,一张守护乡村和谐的“安全网”正越织越密。

靠一手情报“告知”,织密地面“信息网”

纠纷.png

 镇村干部走访排查土地矛盾纠纷。

“村里的事,瞒不过我们这些‘土探头’。”清泉镇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把村居干部、片组邻“三长”、网格员、村辅警都变成了矛盾“信息员”。他们扎根田间地头、穿梭街头巷尾,谁家孩子闹矛盾、哪块土地起争执,都能第一时间上报,让情报传递“零延迟”。

“以前是坐在办公室等群众上门,现在是主动找上门找问题。”大地村包片干部胡昭来、何荣中坚持每周入户“拉家常”,三年来化解矛盾30余起。正是这种“多走一步、多问一句”的劲头,让家长里短的摩擦、利益纠纷的苗头刚冒头就被发现。

靠一套技防“探知”,构建空中“千里眼”

深夜,几名陌生人员频繁出入某居民家,这一异常被智慧治理平台的AI监控精准捕捉。后台工作人员发现该住户有经济纠纷背景,立即将线索推送给包片干部,及时化解了一场潜在冲突。

2024年以来,清泉镇升级“雪亮工程”,新增30余处智能监控点位,覆盖村口要道、企业厂区等重点区域。这些科技设备让风险感知告别“人海战术”,构建起全天候、无死角的“科技防线”,就算是深夜里的异常动静也逃不过“眼睛”。

靠一线排查“得知”,点亮隐患“探照灯”

桂东清泉镇摒弃“坐等矛盾上门”,划分32个精细网格,建立“1+3”包联责任体系(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邻长包户),推动“入户+集中+专项”排查常态化,按节点针对性找隐患,实现“全覆盖、无盲区”。

大地村包片干部胡昭来、何荣中每周入户“拉家常”,三年记12本民情笔记,化解纠纷30余起。曾提前介入两户宅基地积怨,凭老地契促成和解,他们“多走一步、多问一句”的做法,成了干部排查隐患的“行动指南”。

靠一体联动“获知”,打通信息“隔离墙”

“某企业劳资纠纷虽平息,涉事员工情绪仍不稳定。”派出所将这一线索推送至跨部门共享群后,很快与人社部门掌握的同类线索对上了号。

为打破“各管一摊”的僵局,清泉镇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资源,建起矛盾纠纷信息联通平台。各部门实时共享线索、协同研判。今年年初就通过这个平台,提前开展企业用工问题,成功化解多起潜在劳资纠纷。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攥指成拳,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说。

靠一些案例“推知”,配备决策“导航仪”

土地纠纷是山区乡镇的高发矛盾,清泉镇司法所梳理历年案例,总结出“人熟地熟+精准排查+紧盯异常+提前预判”的处置经验,建成案例库供干部参考。

“遇到从没见过的矛盾,翻一翻案例库就有思路了。”一位村干部举例,前段时间处理一起林地流转纠纷,他参考案例库中的相似案例,很快拿出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这些真实案例成为干部处置矛盾的“导航仪”,帮助大家少走弯路、精准发力。

“‘五知’体系让我们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防控,真正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清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亚斌介绍。如今,这张集“感知、分析、处置、反馈”于一体的治理网络,正成为清泉镇乡村振兴路上的“和谐堤坝”,守护着一方平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梁名海 方世良

编辑:何雨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