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汝城县记者心得分享暨“耒水河畔读好书”第8期学习分享活动举行
2025-11-11 12:23:06 字号:

汝城县记者心得分享暨“耒水河畔读好书”第8期学习分享活动举行

微信图片_20251111092117.jpg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1日郴州讯(通讯员 朱玲莉 袁超凡 胡芷榕)11月10日晚,汝城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灯火通明、书香氤氲,“耒水河畔读好书”第八期学习分享会在此举行。百余名宣传思想战线代表循着“步履寻真 ‘媒’好同行”的主题,共赴一场“脚沾泥土、心怀火炬”的思想之约,在字里行间与镜头内外,探寻新闻人的初心与远方。

活动现场氛围浓厚、节奏紧凑。开篇专题片《融聚力量“媒”好汝城》以光景叙事,全景式呈现了县融媒体中心一年来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探索轨迹与丰硕成果,每一帧画面都让在场人员直观感受到融媒传播的强大张力与广阔前景。随后,悠扬的歌曲《汝城欢迎您》深情唱响,旋律里流淌着家乡的烟火气与归属感,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为接下来的分享环节铺垫了温暖而庄重的基调。

微信图片_20251111092330.jpg

在分享环节,书香与初心交相辉映。汝城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彭豪,分享了他研读《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的心得体会。讲述《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深刻诠释了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担当。

“长征路上的故事,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用来传承的;长征精神,不是用来瞻仰的,而是用来践行的。”作为新时代的融媒人,他表示将继续以罗开富先生为榜样,用脚步丈量汝城的土地,用真心倾听老百姓的声音,把更多像“半条被子”这样温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51111092332.jpg

“时代在剧变,媒介在革新,但新闻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根与魂,从未改变。”汝城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室负责人唐聪,分享湖南日报社精品新闻作品集《如是我闻》。结合书中示例以及自身在宣传工作里的独到见解与深切体会。

“只有脚底板真正踩进泥土,把心交给群众,纸媒才能写出带着土腥味、散发温度的句子。”她认为身为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纯粹态度,精心打磨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共同书写新一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彩答卷。

微信图片_20251111092328.jpg

汝城县融媒体中心专题组组长马晓丽分享了《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中的记者手记——“半条被子”中的初心,并结合她在摄制龙虎洞水库纪录片时的体会,与现场新闻工作者交流探讨记者的初心。

“三代水库人接续奋斗,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时代的巨变。”她认为,记者的初心,就是要把镜头对准这片土地上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记录时代变迁,传递温暖声音。这份初心,是滚烫的,是赤诚的,它让我们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为谁坚守!

微信图片_20251111092047.jpg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中国作协会员、郴州市作协主席王琼华作新闻写作学习交流。他结合汝城香火龙、祠堂文化以及创作《沙洲的“小树苗”》的经历阐述了做新闻就是做文化、做新闻要有地域性、做新闻要有情怀的观点。

“26个‘小树苗’就是26个不同的故事,合起来就是汝城。”王琼华希望媒体人要有文化的深度、高度和广度,通过新闻的角度为“来汝城,汝必成”注入新的内涵,让新闻在文化高地上有更加亮眼的风景。

结合本期分享内容,现场嘉宾在点评中表示,新闻工作者要把思路变成思想,坚定政治方向、把牢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取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要将文章写成华章,扎根人民群众,反映人民心声,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要把老师当作大师,勤学善思,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在“真题真做”中磨练笔锋。要将使命视为生命,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洞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夜已深,演播大厅的灯光渐次熄灭,但“步履寻真 ‘媒’好同行”的火焰却在每个人心中愈燃愈亮。走出大厅,初冬的寒风扑面而来,桂香依旧,霜意初凝,仿佛提醒着每一位新闻人: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火光,笔下才能有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玲莉 袁超凡 胡芷榕

编辑:何雨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