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仁县深入实施秋冬季“守护蓝天”联防联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形成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的多元秸秆处理模式。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离田综合利用率达10%,实现从“一刀切”到“精准治”的高效转变。
一“策”:高茬蓄水沤制 绿肥降本双赢
针对全县5000亩晚稻收割后闲置至次年春耕的双季稻田块,推行“高茬留田+蓄水沤制”模式,指导农户收割时留高茬、整田筑埂,注水后依靠微生物自然腐解后再翻耕还田,实现绿色农业生产降本增效。该模式在维护水田生态平衡的同时,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5公斤以上,节省成本近80元。截至目前,安仁县财政已对种粮户、农机手发放补贴228万元,第二批200万元即将发放。

二“策”:低茬粉碎还田 科技提速增效
针对晚稻收割后需立即翻耕、抢种油菜的稻油轮作地块,为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留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实现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同步翻耕。除每亩20元的补贴外,对加装粉碎装置的农机户额外补贴50%。由“天帮忙·农机一键达”平台统筹协调农机应用,将“收割-粉碎-翻耕”全部工序压缩至一天内完成,较往年节省3天。安平镇300亩油菜田示范片,已完成256亩低茬粉碎还田,有效构建“秸秆-肥料-粮食”绿色循环体系。
三“策”:深翻掩埋还田 保障作物出苗
针对种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类地块,为确保秸秆不影响出苗,在粉碎还田的基础上,推行“深度翻耕+秸秆掩埋”模式,翻耕深度不低于20厘米,将秸秆完全埋进耕作层。县财政按每亩20元的标准予以深翻补贴,并实行“先作业后验收”,由镇、村两级统一逐地块验收,确保达标。牌楼乡松林村500亩烤烟种植区,调配12台大型深翻机集中作业,仅3天完成田块深翻,有效确保烟叶及时种植。
四“策”:灭茬二次还田 消除治理盲区
针对前期高茬未及时处理的零散边角田,组织乡农机服务队开展“灭茬攻坚”行动,将高留茬精细粉碎至5厘米以下,确保“不留死角、全面处理”。县财政按照30元/亩标准给予专项补贴。今年以来,累计完成零散田块秸秆处理3000余亩,有效破解“小地块无人管”难题。灭茬后种植油菜出苗整齐、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提升10%左右。

五“策”:食用菌种植试点 秸秆变身“金菇”
利用秸秆产量大的连片稻田以及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以稻草当基料探索开展赤松茸种植试点。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现场开展技术培训,简化流程推广,实现40天出菇,每月可采菇4次。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吸纳周边的脱贫户、监测户务工,按照100元/人/天的标准结算报酬。华王乡20亩示范点已处理秸秆约300亩,食用菌亩产稳定在3000斤左右,亩产值约3万元,经济效益远超传统作物。
六“策”:打捆离田加工 构建多赢链条
针对集中连片、秸秆产量大的高产稻田,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打捆离田加工全流程链条。由县农化服务产业联盟带头给农户提供免费的打捆、运输服务,按100元/吨的标准补贴农户。积极引导合作社与湖南盛鑫生物能源等资源化利用企业合作,将收储的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实现二次利用。目前牌楼乡合作社已收储秸秆1800吨,创收16万元,带动12名村民就近就业。全县秸秆原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分别达200吨、600吨、400吨,形成“主体获利、农户受益、政府减压”多赢格局。

七“策”:宣传管控联动 筑牢生态防线
整合县直机关、镇村干部、生态办、护林员等力量,构建“县包村、乡包组、党员包户、网格员包地块”四级责任机制,重点加强收割高峰、节假日等秸秆焚烧高发时段管控。通过无人机巡航、铁塔监控与地面巡查结合,形成高效监管网络。充分利用村村响、屋场会、《致农户的一封信》、及时拨付奖补资金等方式,全方位开展秸秆禁烧宣传。今年以来,已经及时劝阻焚烧苗头28起,实现火点“早发现、早处置”,切实守住空气质量底线。
下一步,安仁县将持续深化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的秸秆利用模式,不断扩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为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守护生态环境探索绿色新路径。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雨杏 刘洋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