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在郴州的城市脉络中,公交车是流动的风景,更是温暖的载体。108路公交车上,有一位女驾驶员,她用十八年的时光,把十米车厢打造成银发乘客的“暖心驿站”;她用千万次的弯腰与搀扶,书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动人篇章。她,就是郴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黄日红。

黄日红驾驶公交车。
车厢里的“银发守护者”
“您慢点上,我扶您。”“大爷,坐稳了,咱们马上出发。”这样温暖的话语,是黄日红日常工作最真实的写照。自2007年手握方向盘起,她便将老年乘客的安危与便利时刻放在心头,在实践中凝练出“三慢三多”工作法:进站慢一点、起步慢一点、停靠慢一点;多一句提醒、多一次搀扶、多一份耐心。这看似简单的法则背后,是她对老年群体出行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深切关怀。

黄日红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
在黄日红十八年的行车日志中,她曾背起半身不遂的老人安稳上车,也曾细心搀扶拄双拐的乘客换乘,并再三嘱托接班司机予以关照。“家家都有老人,我们多帮一把,他们就能少走一些弯路,多感受一份社会的温暖。”这是她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信念。
安全线上的“银发护航员”
十八年如一日,安全行驶超过50万公里,始终保持零责任事故的卓越纪录——这是黄日红交出的亮眼“安全答卷”。她深知,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而言,安全是出行的首要前提。
为此,她刻苦钻研,总结出一套“平稳起步、缓慢刹车、柔和转向”的专属驾驶技巧。每次进站,她都会提前30米开始减速,力求将车身与站台的间距精准控制在30厘米以内,最大限度方便老人一步上下车。曾有乘客感叹:“坐黄师傅的车特别安心,她从不让车猛晃,我们老人最怕这个。”
她的守护不止于驾驶。通过自学,她掌握了心肺复苏、低血糖应急处理等急救技能。2023年1月,一位六旬老人在车上突发不适晕倒,黄日红临危不乱,迅速实施初步救护,并果断临时改道,以最快速度将老人送至附近医院,为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线路班长,她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牵头整理出《老年乘客服务手册》,并组织班组开展“敬老行车演练”,从引导就座到应急处理,从雨雪天防滑到心理关怀,细节处处见真章。在她的带领下,108路公交车队被誉为“最适合老年人乘坐的公交线路”。

在休息的时候,黄日红(右二)走访员工家庭。
敬老爱老的“星火传播者”
“公交是城市的窗口,对待老人的态度,就是城市文明的温度。”黄日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敬老助老。
2022年重阳节,她发起“公交助老志愿队”,带领12名驾驶员走进社区,教老人使用公交IC卡,制作“爱心乘车卡”,标注常用线路和她的电话。78岁的独居张奶奶至今珍藏这张卡片:“小黄姑娘如同亲孙女一样贴心。”

黄日红走进社区慰问老人。
生活中的黄日红,敬老已成习惯。她每月回乡探望父母时,都会去看望空巢老人,送去米面油,帮忙打扫;社区组织的“银龄关爱行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为老人理发、代缴水电费。“我来自农村,知道老人最怕孤单。举手之劳,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十八年来,黄日红累计服务乘客92万余人次,其中老年乘客9万余人次,相当于每天为15位老人提供贴心帮助;安全行驶5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12.5圈;个人荣获15项荣誉,带领班组3次获集体表彰。
这些数字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爱心专座;自费购买防滑垫、爱心靠枕……同事们笑称她的车是“移动养老院”,她却认真地说:“老人坐得舒服,我开车才安心。”
当晨曦中的108路再次启程,黄日红的身影在驾驶座上依然挺直而专注。她知道,每一次停靠,都是对传统美德的践行;每一句问候,都是城市文明的注脚。在这条敬老爱老的路上,她以丹心映照夕阳,让温暖随车轮驶向更加文明的远方。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