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郴州讯(通讯员 谭利炳 曹霞)没有主席台的隔阻,没有冗长的讲话稿,只有几条板凳、几杯清茶。11月15日,在安仁县牌楼乡新塘村的农家禾坪、一场别开生面的“片组邻屋场会”开得热闹。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与乡亲们围坐成圈,学政策、谈村务、提建议、解难题,共同探寻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新路径。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牌楼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全面推行“屋场会”机制。全乡12个村被科学划分为62个片区,围绕“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将会场直接搬到村民家门口。这里不仅是政策宣讲的课堂,开放议事的平台,更是汇聚民情民意的强“磁场”。
“以前总觉得国家政策高大上,离我们很远。听了干部现场讲解才明白,‘禁烧秸秆’是为了咱们的田更肥、天更蓝,‘交医保’就是为了看病能报销,这都是实打实的好政策!”干部们用乡亲们听得懂的方言土语,把政策理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家常话”,让宏观政策变得可感、可触、可及。

“我们组的蓄水山塘和灌溉水渠什么时候能再修缮一下?”“公交车路过我们这儿,经常没座位,”“村里可以在山上种植药材,发展林下经济”……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的是心头事,汇聚的是经济发展民间智慧。
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干部们一一认真记录,现场作出回应。能当场解决的政策咨询、邻里纠纷等问题,力争现场化解;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长期推进的事项,则建立专门台账,纳入“挂图作战”任务清单,确保群众呼声件件有回音、有着落。老百姓的“问题清单”,正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
当前牌楼乡已成功举办15场屋场会,覆盖党员群众920余人,累计收集意见建议90条,现场解答或解决的问题54个。数字背后,是将民声民意直接转化为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效能的体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正是从这样一次次面对面的“屋场共话”迈出的关键一步。
从政策宣讲到民意汇集,从密切干群联系到凝聚发展合力,牌楼乡通过“屋场会”这一形式,构建起“收集—处理—反馈”的基层治理闭环,让“屋场共话”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常态化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利炳 曹霞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