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方卓斌 郴州报道
“我们的世界仿佛一下就明亮了,之前一直忧虑她能不能像正常的小朋友一样读书、成长,看到她在这里学习后的改变,我们一家子的心情都没这么沉重了。”近日,在桂东县维爱培智中心,玥玥的妈妈看到女儿的改变不禁感叹。
精准康复救助,托举特殊儿童成长新希望
玥玥小朋友是一名言语发育迟缓并伴有孤独症的儿童,2023年进入桂东县维爱培智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在沟通方面存在仿说,答非所问,不听指令等情况。在该中心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教师对玥玥小朋友进行评估,发现她在听从指令、耐心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经过2年的康复训练,玥玥小朋友将于2025年9月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
桂东县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为目标,把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段从0-6周岁扩宽到0-15周岁,积极对接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时掌握0-15周岁残疾儿童群体信息,持续开展康复知识宣教和政策普及工作,对定点康复机构进行监管。同时,督促机构优化管理、防控风险,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做到“应救尽救”,护航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近三年来,桂东县累计为261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有16名残疾儿童通过康复训练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康复成效明显。
桂东县维爱培智中心教师正在给康复儿童上音乐课。
有爱助“无碍” 打造便捷生活新图景
“玲姐,这个扶手您用着还方便吗?”在沤江镇罗霄社区邓满玲的家里,县残联工作人员陈丽娟对2025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进行验收,关心地询问着受助残疾人对无障碍改造设施的体验情况。
邓满玲是2025年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对象,因脑溢血导致肢体二级残疾,左边上下肢不能活动,家庭收入只有其丈夫当村务员的微薄工资和政府补贴。自建三层楼房,一楼、二楼均已出租给商户做生意,两口子住三楼的两间房子,邓满玲借助楼梯平时能够自己上下楼,但因上楼时扶手在左手边,而左边手脚不方便,非常吃力。
县残联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后,为她设计在墙上装一排扶手,这样她能右手扶着上楼,并且帮她把卫生间新安装了一字扶手和折叠坐便器,方便其生活起居。
“残联的工作人员多次到我家走访,征求我和家人的意见。家里的改造是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让我一下感觉更有安全感了。”邓满玲提起此次改造,眼里藏不住笑意。
5月底,桂东县全面完成2025年度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24户。
托养赋能 开启残疾人生活新篇章
在第35次全国助残日启动仪式上,由桂东县朝阳残疾人托养中心部分学员带来的合唱《我们都一样》深深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19名智力缺陷、5名精神障碍、1名重度肢体功能障碍和5名多重残疾,这是目前桂东县朝阳残疾人托养中心托养的30名残疾人,他们共同生活、康复训练、积极面对新生活。
自“十四五”以来,桂东县残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县180名精神、智力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帮助72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在日常照料和护理方面的压力和负担。
桂东县朝阳残疾人托养中心学员排练节目《我们都一样》。
来自青山乡宋家村的林永明,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人,2023年,县残联工作人员从乡镇残联了解到林永明的情况后,根据相关政策对其给予了一次性残疾人创业补贴以及创业指导。
经过政府就业帮扶外加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林永明开了一家理发店,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我经常去残疾人托养机构和养老院为他们理发。”林永明说,自己也是残疾人,曾经困难的时候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更是传承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林永明在桂东朝阳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残疾人理发。
近三年来,桂东县开展电子商务、美丽工坊、中式面点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200余人次,38名残疾人获得创业补贴共28万元。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方卓斌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