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两山”转化求突破②丨红色沙洲的绿色逆袭
2025-05-13 20:24:40 字号:

“两山”转化求突破②丨红色沙洲的绿色逆袭

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示范区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写好“五篇文章”》系列报道,今天聚焦《“两山”转化求突破》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当晨光漫过罗霄山脉,沙洲村的青石板染成琥珀色,“吱呀”一声轻响,讲解员缓缓推开徐解秀故居的木门,带领新的一批游客走进这段温暖的红色记忆。“半条被子”这个承载着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如同不灭的火种,持续温暖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沙洲,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如今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摆摊子、开店子、种果子,吃上了“旅游饭”。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正以绿色发展为笔,书写着从“一村富”带动“共同富”、以“一域红”带动“全域旺”的新时代“山乡巨变”。

1747125199629.png

沙洲新貌。

2017年,沙洲村开启乡村“美颜”模式。依托村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巷道,打造沉浸式红色体验。修复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居,建成“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生动展示了红军长征过境汝城时的沧桑历史和军民鱼水情深。同时,主题雕塑、纪念广场、红军亭等红色景点相继落成,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推进红色旅游建设的同时,沙洲村也同步开展绿色生态的保护与开发。依托滁水河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与水生态保护治理,让村庄因水而美、因水而宜、因水而兴。如今,滁水河水系完整、水量保证、水质良好、河流畅通、生物多元、岸线优美,成为沙洲红色景区一条天然独特的绿色风光带 ,获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湘”村样板村。

1747125458622.png

清澈的滁水河沙洲段。

有了美丽的“面子”,如何让乡村更有“里子”,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价值转化。

沙洲村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之路,田野里、山坡上种上了黄金奈李、黄桃、翠冠梨、朝天椒等特色果蔬千余亩。通过引进湖南兴盛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每年销售额达650万元。

此外,沙洲村还推出“乡村旅游+”模式,吸引群众以资金和土地入股,打造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这个集采摘、观光、科普、体验、教育、团建和智慧农业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农业科普基地,成功实现红色教育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

沙洲村还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村民有的发展民宿、农家乐、土菜馆,摆设农货摊点,制售汝城农特产,还有的在景区从事保洁员、讲解员、保安员等工作,形成了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2024年,村集体投资50万元的沙洲瑶绣共富工坊揭牌,6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瑶王锤、扇子、挂件等文创产品畅销,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半条被子”也被产业化照进现实,梦洁沙洲情工旅产业园年产被子50万条,从本地小黄姜中提取活性成分,合成植物改性纤维投产。

微信图片_20250513170206.jpg

沙洲民俗广场。(朱勇刚 摄)

十村联动书写共富答卷。以沙洲为龙头,当地还统筹推动环沙洲区域沙洲、快乐、五一、韩田、秀水、文市、新旭、新东、楼江、东山、文明社区等“十村一社区”联动发展,打造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

沙洲村还与汝城县内的热水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理学古镇等景点联合打造了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种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沙洲村的绿色崛起,也为汝城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站在红军广场极目远眺,沙洲的山水依旧苍翠如画,但发展的内涵早已突破地域的藩篱。一处处如诗如画的生态景观,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个个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都在深情诉说着:“半条被子”的精神火种,已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这片红色热土正以绿色发展为经,以共同富裕为纬,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续写着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罗海勤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