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东沙田:以“规”立行 “矩”力振兴
2025-05-16 18:57:07 字号:

桂东沙田:以“规”立行  “矩”力振兴

图片 1.png

傍晚的第一军规广场。(童迪 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郴州报道

站在“第一军规”广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声嘹亮,人们站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展望美好明天。

近年来,桂东县沙田镇依托“第一军规”红色文化引领,融合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红绿共生”的乡村振兴道路。

深挖红色底蕴,筑牢精神根基

沙田镇通过“红色故事会”“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将军规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第一军规’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更是指引我们健康成长的‘金箍棒’。”沙田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张芸溪说,学校还以“第一军规”为内容,编写红色校本教材《国学经典》《童蒙养正 以规立行》,成为学生行为规范,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纪律意识。

第一军规广场、纪律文化中心等红色场馆更是成为了全国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44万人次。

“军规红”农旅产业园、红色主题游步道等红色景点,生态农业与红色研学相融合,形成集观光、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模式。

万寿宫社区、龙头村等依托红色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项目,如露天红色电影、古驿道探访等,吸引游客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 2.png

军规红农旅产业园。

推动“红绿交融”,发展生态产业

沙田镇发展“军规红”系列农产品,大力发展高山冷水米、岗梅、罗汉果等种植产业。

龙头村成立“军规红”生态农业公司,种植高山冷水米200余亩,套养青蛙和禾花鱼,带动近200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李永凤、何应东等返乡青年创业者流转荒山种植中药材,成立合作社,带动400多户村民,并延伸至药膳研发,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助农增收达10万元以上。

同时,依托桂东的高山气候与生态资源,发展民宿产业和康养项目。“筠心居”“环溪阁”等民宿蓬勃发展,“沙田听风林”生态休闲区,每到周末便成了休闲游玩的亲子活动主题乐园。

图片 3.png

环溪阁民宿。

强化基层治理,凝聚发展合力

沙田镇以“第一军规”为标杆,打造“纪律型”干部团队。全员下沉村组,落实“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商量好”工作机制,强化“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聚智聚力为民服务,开展养老认证、抢险救援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沙田法庭将“军规精神”融入司法实践,巡回审判、田间调解,就地化解农田权属纠纷。沙田派出所每年新录用人民警察必到这里上好从警第一课,庄严宣誓,扣好从警第一粒扣子,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融入每一位民辅警的职业底色。更成为民服务路上的“指航灯”,铁纪强警,守牢桂东一方平安。

同时,沙田镇还积极开展“敲门行动”“五必须五严防”“‘逃命’演练”等活动,宣讲党的好政策,传播科普知识,提升群众安全意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图片 4.png

位于沙田镇文昌村的岗梅种植基地。

汇聚多方力量,激发乡村动能

2024年以来,沙田镇发展党员15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32人,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组织基干民兵成立红色宣讲分队,开展国防教育与产业帮扶,助力农事抢收和地质灾害排查。

近年来,沙田镇坚持以军规红农旅产业园为集中点,引进“桂东瑞源农业”等优质企业,在文昌村、径口村流转山地2000余亩,种植岗梅等中药材;在燕岩桥社区、胜利村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罗汉果;在大水、贝溪等村种植黄精、黄柏等中药材,推动高山蔬菜、冷水米等生态农业在沙田生根发展。

沙田镇还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着力对龙头围屋、贝溪聚龙居等古民居进行修复,唤醒乡村老屋,激活发展活力。

图片 5.png

政策宣讲入人心。

从革命年代的“铁纪铸军”到新时代的“铁纪兴镇”,沙田镇用“红”的魂、“绿”的韵、“严”的尺,丈量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维度。当“红+农+旅”的交响曲在罗霄山脉间回荡,这片红色沃土正以纪律为锚,在“两山理论”的实践中,驶向更辽阔的振兴蓝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郭建东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