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陈锦雄 王鹏辉 高朋 郴州报道
“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桂东县的特困户李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原本,李大爷每月领取的特困供养金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然而,今年3月郴州市提高救助保障标准后,他每月能领到供养金635元,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一变化,正是郴州市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复核提标工作的生动写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郴州市始终将民生保障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以年审复核为重要抓手,推动救助保障标准再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再升级、政策普及覆盖再深化,让民生保障线更牢固、更温暖。
3月13日,郴州市民政局召开2025年社会救助工作会议。
科学提标 分层分类兜实“民生温度”
郴州市民政局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积极成立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专班,按照制订方案、入户调查、审核确认和资金补发四个步骤。针对困难群众,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稳步推进年度复核审查工作。
同时,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调整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相关指导标准的通知》,资料显示,从2025年1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40元/月、485元/月,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升至962元/月、630.5元/月。这些数据的提升,意味着更多像李大爷这样的困难群众将从中受益。
4月1日,苏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开展入户核查工作。
动态核查 筑牢精准救助根基
在苏仙区的曹家坪社区,工作人员在年审复查中发现低保户谢某一家原本生活较为困难,但近期谢某女儿的就业信息存在异常,其找到了一份月收入2000元的工作。工作人员及时核实情况后,按照新的收入标准对其救助待遇进行了调整,经反复核算家庭人均收入,最终将救助金调减至1110元/月。此次市民政局年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核实、解决,做好动态管理,既保证了救助的精准性,又避免了救助资源的浪费。
郴州市民政局通过建立“线上预警、线下走访”双轨核查机制,加强分析和研判,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年审核查工作。运用精准差额救助“表格模块”和“精准核算”小程序,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精准筛查家庭经济状况异常变动情况,精准判定申请对象是否符合低保、医疗救助等条件,优化工作流程。
同时,组建由乡镇干部、社工、网格员组成的核查小组深入村(社区),加强与困难群众沟通。按照“边排查、边认定、边录入”的要求,重点核查家庭人口、收支、健康、教育、就业等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核实、解决,做好动态管理,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3月20日,安仁县开展救助政策宣讲活动。
长效监管 创新机制护航“阳光救助”
郴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救助+服务”融合模式,市民政局联合社会组织为救助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心理辅导等帮扶服务。通过开展社会救助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进行案例分析,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经办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平台,精心做好政策解读。线下组建“政策宣讲轻骑兵”,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民政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上门宣讲服务。
在安仁县,志愿者们给市民们发放救助政策宣传手册,并耐心地为村民讲解政策内容。村民刘大爷拿着手册高兴地说:“这个小册子太好了,我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以后遇到困难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汝城县创新推出“汝城社救”微信短视频专栏,制作社会救助政策解读视频10期。这些视频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让群众快速了解社会救助政策。其中一期关于特困对象申请流程的视频,上线后短短几天就获得了数万次浏览量。市民王先生说:“以前对救助政策不太了解,看了视频后,一下子就清楚了申请的条件和步骤,真是太方便了。”
资兴市将惠民政策法规编印成册,发放给困难群众,提高政策知晓度。
郴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慧救助’平台建设,推动救助服务向‘物质+服务+发展’多维拓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体。”从精准复核到动态提标,从机制完善到服务升级,郴州正以扎实行动书写温暖民生的时代答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陈锦雄 王鹏辉 高朋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