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2日郴州讯(通讯员 唐聪)“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年仅15岁的何松波一笔一划临摹教授写在油印纸上的字,‘还我河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生动的语言搭配PPT课件,瞬间将听众的思绪拉回殿华办学往事。
这里是汝城县2025年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行业思政课试讲观摩现场的第四阶段。汝城融媒体中心副台长裴秀君正在讲授《烽火炫歌续血脉》这堂思政课。该课以中山大学在汝城办学为线索,讲述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中山大学文学院和中华文化学院合作办学与汝城的紧密关系。山村的青砖灰瓦庇护的不仅是书声琅琅,更见证着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军民同心的守望相助。
经过三周的试讲观摩,总共15堂行业思政课,在4月21日下午,第四阶段的最后4堂课也圆满完成。
“向前辈致敬,改、练、磨,‘丑媳总要见公婆’”第一次参加思政课观摩活动的范梦说道。她的课程标题从《隐秘而伟大》改为《从‘朱范合作’中汲取革命胜利的精神密码》,从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到修改四五个版本,最终才走上试讲台。范梦感慨道:“我觉得思政课其实很难,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把握。它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创新的讲述方式,还要结合当下的时事背景。这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并且要不断地学习。”
每堂课后,讲师们认真记录着专家组人员的点评。这些点评犀利而直接,毫不留情面,直击行业思政课的关键问题。专家们不仅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严格要求,还对讲师的演讲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他们指出内容的逻辑性、历史的典型性以及语言表达的精准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甚至对讲师的仪态、语速、停顿等细节也提出了尖锐的建议。这种不留情面的点评,虽然让讲师们感到压力,但也促使他们在内容打磨和演讲技巧上不断精进,以提升行业思政课的整体质量。
今年以来,汝城县聚焦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目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以及抽调力量组建党史文史专家组、业务指导专家组。汝城县委办、县委党校、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单位和乡镇积极参加,积极打造了15个精品行业思政课程,这些课程主题丰富多样,涵盖红色传承、青年有为、家风家教、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够满足党员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各地游客等听讲需求。到各单位、乡镇纷纷行动安排专人撰写课程,经过层层打磨,力求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月,汝城县成功举办了中小学“十堂精品课”大赛,评选出《汝城香火龙》《不忘裕和 担当有我》等“十堂思政教育精品课”。而现阶段的行业思政课试样观摩,正是为5月即将举办的全县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行业思政课)大赛做准备。按照计划,7月还将举行全县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景点微思政课)大赛,9月举行全县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社会思政课)大赛。
通过不断完善思政课体系建设,汝城县将致力于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根基,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聪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