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碧水织锦绘新城 ——郴州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025-04-15 10:28:53 字号:

碧水织锦绘新城 ——郴州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近日,阳光明媚,记者走进位于东江湖畔的资兴市清江镇,一幅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象映入眼帘。“以前以捕鱼为生,现在护水致富,政府引导我们发展生态旅游,开民宿、种果树,收入翻了几番!”当地村民黄春秀感慨道。

近年来,郴州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总揽,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建设主题,通过实施8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典范”目标以及2030年成功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碧水“织网”,绿色经济多元化

在资兴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每天数千台服务器运转不停。依托东江湖常年保持低温的湖水,该中心全年PUE值稳定在1.2以下,相比于全国数据中心平均水平节能35%,是全国最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之一。

“水立方”模式成效更加明显,“山水焕新”展现新内涵。

郴州以水为媒,统筹水安全、水产业、水科技等“八水共治”,大力推进“百河千库万塘整治”行动,完成253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出问题整改。数据显示,全市5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东江湖水质连续9年保持Ⅰ类,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依托郴州好水,打造出了“东江氢水”、玲珑王茶酒等20余款高端产品,东江鱼集团跻身全国“水产行业20强”。郴州水世界、郴州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基地建成“湖南省节水教育基地”。

科技“点金”,绿色产业向新行

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转型的故事同样精彩。在永兴经开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企业通过综合回收利用,从“城市矿产”提取金属,建立起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精深加工—新材料应用—金银制品”全产业链条县域闭环,每年可减排废渣100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减少量约250万吨。

如今,郴州“产业向新”达到新高度: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近5年累计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89.9%,新能源电力并网规模占全省17%,百亿级企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被列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科技创新是郴州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31家增长至2376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11家跃升至679家。同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实现零的突破,郴江实验室加快实体化运行,创新融合发展取得了更大进展。

企业创新同样活跃。中南大学与柿竹园的合作项目“典型关键矿产资源高效能浮选药剂设计、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巨人机床研发的多轴联动加工技术,让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湖南协成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攻克竹纤维核心技术,这里生产的竹基复合材料波纹管已占据全国43.1%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示范区省级专项,目前,全市共攻克266项新技术、开发182项新产品、取得142项新工艺、形成80项新标准、获得417项有效发明专利。

“两山”转化,生态修复成产业

生态修复的“魔术”同步上演。站在桂阳宝山矿区观景台,满目苍翠取代了裸露矿坑,这是当地采用“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技术大面积开展绿化工作的显著成效,该矿区入选全国首批15个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矿山公园,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畅通“两山”转化通道,优化实现路径,推动以水致富、以绿带富。汝城县获评“中国最佳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莽山创5A通过国家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审,苏仙区翠江居民宿和北湖区松隐宿集民宿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推动资源换产业,资兴市将净水资源转化为食品医药产业,汝城县加速把热水资源转换为温泉康养产业,桂东县打造避暑胜地,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从“卖资源”到“卖风景”,从“高耗能”到“高效益”,郴州用一个个鲜活案例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座“东方水城”正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科技创新激活绿色动能,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生动注脚。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陈卫 罗海勤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