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1日讯(记者 龙芳华 通讯员 何丽 李晶) 一米一世界,一塑一乾坤。安仁县举办2025 蛇年瑞彩・中国安仁 “国桢杯” 第十二届元宵米塑大赛,来自全县1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100余名群众现场体验捏米塑。
本次米塑大赛设成人组、少儿组、体验组,参赛选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揉、搓、捏、剪,将手中的米团重新赋予“生命力”,在一双双巧手的拿捏间,龙、蛇、鸡等十二生肖以及带有吉祥寓意的“五谷丰登”“并蒂莲心”“年年有余”悉数亮相,给人们视觉和精神上带来别样的享受。出炉作品经过评审团的认真评选,最终参赛选手何莲花、周子凡分别获得成人和少儿赛组金奖。
参赛选手郭仁保今天带来了作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寓意着安仁人民新的一年生活要更加幸福、美好。
少儿组代表选手邝江铭说,“每年元宵节奶奶都会做米塑,耳濡目染后自己也有了这个爱好。还知道米塑起源于神农采药经过百姓家,看到百姓在用糯米粉做汤圆,神农便拿起一块米胚做成了一只“鸡”,后来的人们便把这个称为“米塑”。
元宵“米塑”,俗称“琢鸡婆糕”,是安仁县特有的乡土文化标志,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祖先们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发明农耕文明的圣德,在元宵节始发兴起。据《安仁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半’,是日,家家兴吃元宵,用米粉‘琢鸡婆’,祭祀祖先神灵,以祈六畜兴旺。”后经演变,逐渐由单一用来祭祀,变成用来市场交易,相亲、馈送亲朋好友,孩童娱乐、饮食的佳品。2012年,安仁米塑被列为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米塑”的发源地之一,安仁正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荣与梦想,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将非遗与传统节日相融合,让更多人参与和了解非遗,传承与发展“米塑”文化。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龙芳华 何丽 李晶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