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雷一杰 郴州报道
“以前路不好,烤房的物资运不进来,荒地也没人管。现在路通了,不仅烤烟运输方便了,还盘活了土地。” 站在北湖区保和瑶族乡花园村 2 组新硬化的 “产业路” 上,村民李大爷指着不远处的集约化烤房,难掩激动。近日,记者走进花园村,实地探访该村如何以 “产业路” 破局、靠特色种植增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500 米 “产业路”:打通发展 “快车道”
“这条路硬化的初衷,就是为了发展本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尤其是我们的烟稻轮作产业。” 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彭龙向记者介绍,此前村里新建了 15 栋集约化烤房,但因土路泥泞难行,生产物资运输、烤烟转运成了 “老大难”,周边大片土地也因交通不便常年荒芜。今年初,北湖区聚焦乡村振兴堵点,投入资金支持这条路的硬化工程,8 月初开工、23 日便完工,500 米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沿着平整的 “产业路” 前行,记者看到烤房旁的荒地上已种上了农作物,几位村民正忙着除草。“以前这些地荒着可惜,现在路通了,我们把荒地开垦出来,不仅能种烤烟、水稻,还规划了蔬菜和药材种植区。” 彭龙说,这条路不仅解决了烤房运输难题,还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近 5 万元,更让 90 余名 60 至 70 岁有劳动力的村民实现本地灵活就业。
谈及未来规划,彭龙的眼神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条路为主线,开发周边土地建农业育种基地。你看这边的水源,是我们村最好的,我们还打算利用这优质水源搞石蛙养殖和饮用水产业,让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
八月瓜 “金果”:荒地上结出 “致富味”
离开 “产业路”,记者来到花园村八月瓜生态种植园,郁郁葱葱的藤蔓间,一串串饱满的八月瓜垂挂枝头,部分熟透的果实自然绽开,露出乳白色果肉,清香扑面而来。“我们这八月瓜的种子都是从山上挖的野生种,集中种在这里,摘也好摘、管也好管。” 种植园负责人彭文改一边给记者展示成熟的八月瓜,一边笑着介绍,“这果子好处多,不仅吃着香甜软糯,还是药食同源的水果,对身体好。而且它产量高、病虫害少,平时就施点农家肥、土杂肥,管理起来特别省心。”
据彭文改透露,种植园占地约 2.5 亩,今年预计亩产可达 1500 公斤以上,采摘期能持续到九月下旬。“销售不用愁!仰天湖风景区就在旁边的马路上,游客来了都会买。而且广东、长沙、江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客户也会专门来收购。”
“为了帮种植园降低成本、拓宽销路,村里也做了不少努力。” 彭龙补充道,“我们跟辖区内的养殖场对接,让他们免费提供肥料;每年保和瑶族乡有特色节日,我们都会给八月瓜争取销售展位,还帮忙对接政府采购、企业推广。接下来,我们还打算拓展‘线上 + 线下’渠道,让这乡土鲜果通过电商平台卖到更多地方。”
从 500 米 “产业路” 破解运输瓶颈,到八月瓜从荒地结出 “金果”,花园村正以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着一幅路通业兴、民富村强的新图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雷一杰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