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自贸五年 郴州蝶变② | 开放郴州的“国际窗口”
2025-09-10 09:46:29 字号:

自贸五年 郴州蝶变② | 开放郴州的“国际窗口”

编者按:自贸试验区落户五年,郴州以改革破题,以开放作答,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透过鲜活案例与一线声音,解码自贸郴州的改革智慧、发展力量与开放胸怀,见证一座城市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蝶变之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曹菲 郴州报道

五年时间,能改变什么?郴州以创新开放为笔,写下惊艳答案。

“跨境一锁”让湘粤港物流24小时直达,非洲矿产品7天即可清关,无人机电池2天飞抵欧洲。五年前,郴州还是偏居湘南的内陆城市,如今这里是联通世界的开放前沿。

一座内陆城市,何以逆天改命?自贸试验区落地五年来,郴州以制度破壁、通道升级、产业出海,一步步从内陆腹地跃升为湖南乃至中非合作的高能级开放枢纽。

微信图片_20250909210628.jpg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产业园。

通道破壁,构建“海陆空”立体开放网络

“以前货物从香港到郴州,要在三地海关重复查验,光在广东口岸排队就要大半天。现在用‘跨境一锁’,24小时就能往返,物流成本降了近三成。”郴州磐石电子有限公司关务邓倩感慨。

“通道通则贸易兴”。2023年,全国首个除广东外的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在郴州落地,依托“金关二期”智能卡口与电子关锁技术,实现湘粤港三地海关监管互认、物流无缝衔接。这是郴州打通开放通道的关键突破。

2024年,该模式下进出口货物达262趟次,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98%,相当于把香港国际货仓“搬”到了郴州家门口。

微信图片_20250909212007.jpg

2022年9月15日,郴州陆港开港,湘粤非铁海联运首列发出。

在海运领域,郴州陆港实行“进口货物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模式”。以往进口矿产品从非洲港口到郴州,需经沿海港口中转、多次换单,清关放行要15-45天。如今,企业凭一张全程提单即可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运输成本降低15%,清关时间缩短至2-7天。

截至2025年7月,郴州陆港已开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7条非洲至郴州的全程提单线路,2024年更成功获批国家3A级陆港与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湖南对接非洲市场的“海上门户”。

空中通道同样提速升级。依托北湖机场,郴州打通“航空物流+跨境电商”新路径,2024年国际快件清关285.37万票,货值1.12亿美元,让郴州制造得以“乘空出海”,直达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台筑基,打造中非合作与产业开放高地

走进2025年5月揭牌运营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先进制造区的高新铜业车间内机器轰鸣,物流仓储区的集装箱正等待发往非洲。

图片5_副本.png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

总部经济区的29栋办公楼里,已注册环非丝路等7家企业,这座规划“一园三区”的产业园,正成为郴州对接非洲的“桥头堡”。

依托“中国银都”的产业优势,郴州片区将有色金属产业与对非合作深度绑定。湖南白银借助片区首创的湘粤非铁海联运模式,开通4条非洲原料进口线路,进口效率提升40%,白银产品通过LBMA国际认证,源源不断输往非洲市场;高新铜业、铜利新材等企业则在产业园布局铜基新材料生产线,未来将形成对非有色金属出口的产业集群优势。

2025年1-6月,郴州片区对非进出口预计完成29.01亿元,占全市总量48%,机械装备、新能源产品等多元贸易格局逐步形成,推动郴州对非进出口稳居全省前三。

综合保税区则成为产业开放的“试验田”。台达电子依托“包装材料循环利用”“边角料内销征税”等制度创新,每年节省成本超400万元,2024年进出口额达1.8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郴州综保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0%,展现出平台赋能产业开放的强劲动能。

企业出海,从“郴州制造”到“全球品牌”

“我们的无人机电池品牌‘TATTU’在全球市场占比超40%,产品通过郴州的物流通道,2天就能送达欧洲客户手中。”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总经理纪铁荣的话语中,透着“郴州智造”走向世界的自信。

图片6_副本.png

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

这家从深圳迁至郴州的企业,已在全球布局2500个线下网点,2024年凭借自贸区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加速技术迭代,成为全球无人机电池领域的“隐形冠军”。

微信图片_20250909210217_副本.jpg

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郴州,像格瑞普这样“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

农夫机电作为郴州高新区的骨干企业,依托自贸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政策优势,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农机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成为“郴州制造”出海的又一生动案例。

高新区内的其他企业如郴州粮机、金旺铋业等也在积极布局国际市场,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不断提升“郴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企业的“出海”之路,正是郴州开放能级跃升的缩影。五年来,郴州片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993.5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3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41家,2024年外贸、外资分别占全市34.4%、78.2%。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自贸区郴州片区用五年时间,以制度创新破题、以平台建设筑基、以产业协同赋能,在湘南大地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的“国际窗口”。

开放的郴州,“朋友圈”越来越大。如今,郴州片区正加快建设湘粤港“跨境一锁”省级集结中心,推进中非经贸产业园“百亿目标”,打造6条百亿产业链。

这座曾经的内陆城市,正以开放之势重塑发展坐标。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曹菲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