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来到郴州,拾嘉谷创水稻于嘉禾,制耒耜教耕种于耒山,尝百草创医药于安仁,传说遍布郴州。自秦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宋元明时期,李白、韩愈、秦观、周敦颐等墨客骚人,在此留下了绝句佳篇。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900多年前,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被贬郴州时,留下千古绝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而今,沧海桑田,山川巨变,唯郴水欢歌不停,滋养着郴州的人文古韵。
阅郴水之丰,览郴水之美,可谓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郴州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是湘江、北江、赣江三江的重要源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内共有4个水资源三级区,10个水资源四级区。水资源禀赋独特而丰富,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42条,有1030座水库、51处大中型灌区。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全省排名第一。
城因水而兴,城因水而灵。郴州多年平均降雨量152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5.88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量3525立方米,较全省人均值高1054立方米、较全国人均值高1461立方米。郴州还是“中国温泉之城”,地下热水资源点多面广、流量大、水温高、水质优,已发现地下热泉38处,占全省38.64%,热水、汤湖、龙女温泉闻名遐迩。
水与绿交融、水与城交融。到东江湖打开碧波荡漾的画卷、到高椅岭倚门回首看碧水丹霞;莺飞草长的仰天湖因“地球上的最后一滴眼泪”而兼具塞外草原的雄浑与江南水乡的灵秀,奇峰怪石峡谷流泉飞瀑成就雄奇壮美的莽山仙境。
走,去西河,听那一湾碧水润万家,一条河流促发展的故事;看,那翠江,水如其名、翠绿如玉,与红岩叠嶂相得益彰。舂陵江畔,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山环水绕,水景相依;永乐江边,春有油菜花,夏有映日荷,秋看金色浪,冬赏田园雪。
利用丰富而独特的水资源,郴州百姓乐享“近水、亲水、乐水”的水环境。夏日戏水、冬泡温泉,峡谷漂流、水上飞人……水雾苍茫之间、徜徉碧波之际,笑声不绝于耳,清澈灵动的水洗涤人心,将人们的压力、烦恼一扫而光。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水润万物,生生不息。林中之城郴州,婀娜多姿的水缠绕着风情万种的山,二者激情碰撞,山为水增色,水给山添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就此展开。
橘井泉香
西汉文帝时期,郴州苏耽受命为天仙,他在告别母亲时说,“时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叶能治疗瘟疫。”后果然瘟疫流行,橘井救人无数。
千百年来,“橘井泉香”的故事代代相传。清代著名诗人杨恩寿曾写下动人诗篇《游橘井观》:“一井香泉碧,千年秋橘黄。神仙多孝子,药石起膏芒。斯世苦疮痛,何人解秘方。愿将功德水,流泽遍遐荒。”
(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与我们联系处理。联系邮箱czrednet @163.com。)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红网综合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