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周花 黄钰凌 郴州报道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一场即将到来的乡村才艺大赛,点燃了苏仙区坳上村村民的热情。在寻常农家小院里,藏着两位“民间高手”——书法爱好者马方棋与苏仙区第三代剪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红梅,他们在笔墨纸砚、针丝纸绸间搭建舞台,秀出新时代村民的文化自信。
走进马方棋的工作室,墨香扑面而来,墙壁上挂满书法作品。
马方棋介绍道:“你看这一边,这个就是当时我写的一副岳阳楼记,这种字体它是属于那个行楷,偏向于楷书之类的,但是它的笔法里面又加了那个魏碑的笔法。”
工作室角落的书雕作品更显巧思:以书法为主体,融合刻字、绘画、篆刻等技艺,涵盖色彩、平面、立体三大构成。
“这是幅半成品最美苏仙,最美这两个字我用的是阴刻,右边苏仙两个字我用的是阳刻,就阴阳协调,我们苏仙确实是最美的。”学生时代学过美术的他,大学毕业后经商多年,如今回归乡野创办书法工作室,既是兴趣使然,更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对他而言,工作室就是他的“第二块田”,在这里耕耘的是精神,收获的是满足与宁静。得知全市要举办乡村才艺大比拼,村民们都鼓励他积极报名参与。“参加这次才艺大赛,我主要的想法就是能够就是说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延续发展,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书法。”
“郴品郴味乡约村光大道,我来了!”
一张方桌,一支毛笔,铺开宣纸,提笔凝神,一撇一捺尽显功力。笔走龙蛇间,一副副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就在马方棋的笔下跃然纸上。
隔壁的红梅非遗体验馆里,上千幅剪绣作品题材丰富、工艺精湛。李红梅正坐桌前剪纸,一方红纸、一把剪刀经她折叠剪裁,片刻便化作“福禄双全”的鲜活图案。为让作品更出彩,她邀请马方棋合作,题写文字,以此实现书法艺术与剪纸工艺的巧妙融合,为作品增添独特韵味。“这一幅,是我与马老师共同创作的福禄寿喜,这是书法与剪纸的结合,书法的笔墨韵味需要有剪纸的镂空灵动映衬,剪纸的图案逻辑需要靠书法的文字内涵串联,最终让大家既能感受到书法的气韵,又能触摸到剪纸的温度。”
如今,红梅非遗体验馆常接待学生观摩学习,李红梅手把手教学、毫无保留传艺。在她看来,郴州剪绣不仅要成当地文化名片,更要走向广阔舞台——让更多人透过方寸红纸与灵动线条,读懂郴州底蕴,爱上这座“林邑之城”。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周花 黄钰凌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