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哲学里的郴州 | 红与绿的对话
2025-09-23 22:25:47 字号:

哲学里的郴州 | 红与绿的对话

当红色基因邂逅绿色发展,网络流量链接文旅存量,会碰撞出怎样的时代火花?

秋色如画,郴州大地迎来一群特殊的“追光者”。

9月16日,“半条被子温暖中国——温暖新时代 再启新征程”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郴州启动。一支由中央、省、市网络媒体和多位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汝城、宜章两地,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温度与时代气息的发现之旅。

9月16日,“半条被子温暖中国——温暖新时代 再启新征程”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郴州启动。

网络,这个时代最具活力、最快响应的传播载体,深深影响了当下的宣传格局。它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界限,以多元形态、情感链接和互动叙事,凝聚共识、塑造认知。

对于郴州来说,邀请网络媒体和网络大V来郴采访,意在把红色历史的厚重与绿色发展的生机,转化为更具共情力和传播力的当代故事。通过多维表达,让郴州走进更广阔的大众视野。

红色汝城:半条被子的时代新生

沙洲村,是这趟行程的起点。90年前,“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这里。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踏访至此。从此,这一段温暖记忆红遍大江南北。

汝城是一片被红色浸润的土地。作为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湘南起义策源地,这里留存着众多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广为传颂“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红色故事。

如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汝城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设拓展了数十处红色景点景区,修复众多革命遗址。红军长征“五部一行”复原陈列、“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湖南(汝城)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出路在哪里”红色文化体验馆等相继落成,实现了从“一点红”到“全域红”的跨越式发展。

红色,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力量的汇聚。

“虽说是首次来汝城,但我们对这里一见倾心。”新媒体达人乐小牛感慨,汝城县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红色教育不再局限于纪念碑、展览馆和博物馆,而是融入了音乐剧、思政课、研学游甚至科技体验馆之中,变得可听、可看、可沉浸。

原创青春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震撼首演。(梁山 摄)

当天,以“半条被子”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原创青春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震撼首演。作品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让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在舞台上焕发新生。半条被子的温暖穿越时空,再次叩击人心,带来跨越世代的情感回响。

“看这个音乐剧,我感动得数次落泪。这是一个老故事,现在用了新的表达手法,让人感觉既温暖又耳目一新。”湖南省湖湘文明网络传播大使、自媒体博主彭璐璐观剧后动情地说。

“半条被子”成为IP,它所温暖的不只是记忆,还有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沙洲村,红色旅游带动绿色经济崛起——万亩黄桃、八千亩柰李蓬勃发展,电商与民宿产业迅速成长,村民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每次走进汝城,都有新变化、新气象。”湖南日报社郴州分社记者梁可庭说。她从这片土地中读出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新声。

抖音达人“凯哥说文旅”主理人杨凯初到沙洲,便不吝赞美:“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气候好,还有温暖人心的红色文化。”透过他的镜头,20多万粉丝看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质朴又生动的沙洲。

来自娄底的自媒体达人彭璐璐,去年首次踏足沙洲便留下了难忘印象,这次走完汝城的行程,打卡了“理学名城”和“沉浸东方科技馆”等地,她笑言过去自己想“落户做个新沙洲人”,如今则“不辞常做汝城人”。

网络主题采风活动通过多平台联动、线上线下共振的方式,成功搭建了文化与情感的双向链接通道,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深度共鸣与热烈反响。

“玉汝于成蕴古风,莲香千载绕城中。半条被子温情在,热泉如沸映山红。”自媒体博主“湖南小短腿”镜头下的汝城,让无数游子泪目思乡,也让外地网友心生向往:好想去看看这座温暖的小城!

与此同时,@郴州城事 发起的“带你参观汝城沉浸东方科技体验馆”和@三湘名博沙龙 “寻美三湘看郴州”话题也同步登上同城热搜,形成传播合力,展示了汝城古今交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新形象。

绿色宜章:无障碍山水惊艳世界

告别汝城,采访团南下宜章。

站在莽山之巅俯瞰,五指峰景区的3.7公里的观光索道如白色绸带越壑跨峰、串联天地。4台垂直电梯穿透云海,7台轮椅提升机串联起千米海拔……这一系列全球首创的无障碍游览系统正重新定义山岳旅游。

这张为游客织就的登山“无忧网”,不仅让重度肢残人士实现了“坐着轮椅登顶”的无障碍畅游,更创造了“全龄友好、包容共享”的旅游新生态,年接待老年游客82.6万人次,其中,接待残障人士5.2万人次。

游客在莽山打卡。

“莽山的风景很美,服务细节同样也做得很美。在爬山过程中,我看见一位游客推着轮椅,带着自己90岁的母亲来爬山,这种感觉给我非常震撼,希望更多的朋友都可以过来体验一下。”自媒体博主好摄梁山表示。

抖音粉丝超400万的大湾区文旅博主秦越感慨:“距离上次来,差不多两三年了,莽山变化太大了!不仅全程无障碍设施贴心,银发族也能轻松登山。在这里还碰到不少韩国游客,看来我们的‘世界级美景’真的火到国际了。”

这座湘南山岳,正以火箭速度蹿升为境外游客心中的“新晋顶流”。2025上半年,莽山接待韩国游客2.58万人次,同比激增320%。山脚酒店的韩语标识牌从3块增至27块,连网红悬崖咖啡都玩起跨界,推出限定款“人参拿铁”。这波文化混搭,妥妥拿捏了韩国胃。

已至秋季,莽山山间云雾缭绕,云海奇观频频登场,将这片山水打造成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

“这次来莽山,发现新建和翻新了很多项目,如萌宠乐园、飞拉达、悬崖咖啡厅等,每次来都给我们带来有不一样的体验,有不一样的感受。”来过数次的自媒体达人罗曌昀表示,希望通过旅发大会,让莽山走出郴州、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吸引全球游客来莽山尝美食、看美景。

燕子岩溶洞外的瑶族篝火舞点燃山涧,采访团一行和游客载歌载舞。

夜幕降临时,燕子岩溶洞外的瑶族篝火舞点燃山涧。溶洞内,瑶家阿哥、阿妹用热情的敬酒歌、特色瑶家菜欢迎远客。这个曾困于大山的少数民族,借力文旅融合让非遗技艺变成致富锦囊。

站在邓中夏生平业绩陈列室的展区内,喜马拉雅FM博主梁艳驻足良久:“触摸这些泛黄的文献,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热血青年的心跳。”这座历经修缮的展馆,用全新技术让革命故事立体可感,100余件文物诉说着信仰的力量。数据显示,提质改造后的故居已吸引近30万人次探访,红色教育不再局限于说教,而是通过场景沉浸实现精神共鸣。

红色是历史的回响,绿色是时代的呼唤。在郴州,红与绿交织共生:红色为发展注入精神内核澎湃动力,绿色让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奏响了文旅融合新乐章。

红与绿的对话,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是传统与创新的对话,更是发展与保护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郴州以自己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温度,既有发展热度又有民生温度的壮丽画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唐哲宁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