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谭二宾 余翔 黄宏军 郴州报道
“翻过这座山,可能还是山,但是翻不过去,你永远不知道山后面是什么。”今年夏天,“翻山看看”似乎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执念”。
为探寻“自己心目中”的那座“高山”。9月10日至12日,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赴湘西、入怀化、进常德,以“寻迹红色湘西,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启了三天的“翻山”之旅。
“翻山”研学笔记一:品“科技”创新带来惊喜。
“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湘西行路之难,难在矮寨。
矮寨大桥作为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主跨1176米,桥面距谷底垂直高度达355米,曾创下4个“世界第一”,被盛赞为“中国的圆月亮”。大桥通车后,曾经要走30分钟盘山公路,如今只需1分钟;从长沙开车去重庆,全程由原来的16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8个小时。
养护人员正在对矮寨大桥进行日常维护。
然而,湘西山区气候多变,却让这弯“圆月亮”的日常养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云雾强风交替频发,跨度大盲区多,传统人工巡检安全风险高等。为有效解决大桥养护“难”的问题,今年5月,矮寨大桥创新引入无人机自动巡检试点项目。其运行原理是在大桥两侧部署智能机巢,利用无人机规划标准化巡检航线,24小时待命。而无人机配置的高清摄像头能精准识别螺栓缺失、钢结构锈蚀等病害,覆盖桥梁主体70%的外观检查内容,完成从“几乎无法覆盖”到“全面覆盖”,从“高风险人工作业”到“零风险自动化作业”的转变。
在其相邻的凤凰古城,科技带来的便捷感,同样“精彩”。为有效应对旅游带来的激增车流,凤凰收费站创新启用“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是由多个移动机器人组成,设置在收费站出入口最内侧。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这些机器人可根据现场流量,灵活变换车道方向。当入口车流量大时,出口车道可调为入口车道;当出口车流量增加时,入口车道则可调为出口车道。这种“随车流而变”的智慧调控模式,能灵活匹配车流需求,大幅提升车道通行能力,让游客进出古城的旅途更顺畅。
“潮汐车道”能灵活匹配车流需求,大幅提升车道通行能力。
从矮寨大桥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到凤凰古城的“潮汐车道”,科技正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不仅破解了高速交通的传统难题,也让“智慧交通”的便利真正触手可及。
“翻山”笔记二:学“党建”引领带来变化。
“三沟两盆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耙。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十八洞村坐落于武陵山脉腹地,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十八洞村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的标志性地标。
在十八洞村展览馆、精准坪、梨子寨等特色区域,一幅幅记录脱贫历程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见证奋斗岁月的实物展品、一处处焕然一新的苗家吊脚楼,都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村子从深度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蝶变之路。
“十八洞村”已经实现“蝶变”。
据当地讲解员介绍,自“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发挥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产旅结合、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红色、绿色、民俗文化旅游,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地标,推动文旅资源互促共享。当地在联村帮扶的实践中,结合乡村实际,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广泛、政策熟悉、资源丰富等优势,探索出了一系列党建共建工作法。通过上级党组织与村党组织携手共建,形成上级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手牵手”、党员干部“面对面”、干部群众“心连心”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十八洞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精准扶贫”效应不断凸显。村民通过售卖农特产品、开办农家乐、做讲解员等方式,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幸福感逐步增长。
“翻山”笔记三:看“品牌”提质带来力量。
“常德,好灵醒!”
常德西收费站距离常德市区10公里,是通往常德市的西大门,连接G56杭瑞高速的重要通道,也是湖南高速集团“双品牌一体化”的重要站点之一。
常德西收费站用实际行动让员工和司乘感受“品牌”带来的力量。
作为一个通车运营近20年的老站,常德西收费站在品牌建设阶段主动求变,从关系员工和司乘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提出新思路。为了将服务、文化、业务深度融合,站内广泛开展调研与研讨、集思广益,提出了7个服务转型升级、管理创新创效的工作方法,将其打造成一套可以复制的管理工作模式。并且,为了更好地服务司乘,构建“文化+E站+驿站”模式,在站区设立“德道驿站”,弘扬“路灯”精神,并延伸服务理念,打造“悦享E站”,在融合发展中取得“1+1+1>3”的聚变效应,用实际行动让员工和司乘感受“品牌”带来的力量。
除此之外,在远隔数百公里外的庭溪沅水特大桥,“品牌”带来的力量也值得深入探寻。
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作为在建项目的“精品”品牌工程,位于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境内,是张家界至沅陵官庄段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1707米,主桥设计为跨径800米双塔单跨悬索桥,是湖南省在建跨径最大的悬索桥。
“洞庭溪沅水特大桥”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高效推进绿色建造。
期间,项目建设团队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生态保护要求,推行“设计—制造—采购—建造”的生产贯通模式,形成了大桥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协作联动机制,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高效推进绿色建造。
作为G59呼北高速湖南境内的重要一段,张官高速通车后将直接串联张家界、怀化、湘西三大旅游经济圈,构建起直通东盟口岸的交通大动脉,缩短武陵山区至长江经济带2小时车程,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原来,桥梁主塔的内部构造是这样的。”
“管理所的‘三清一台账制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
心中所向,素履以往。三天的“翻山”之旅紧凑而充实。从湘西到怀化再到常德,湖南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全体人员一路学、一路记、一路交流,收获满满。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湖南省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在自身各领域也在不断“翻山”。就本次主题活动而言,在过往类似活动中,主要参与群体多以“党员代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而在本次,分公司在延续核心骨干的基础上,有意拓展参与范围,创新性纳入“领导班子成员”“管理所代表”“青年职工代表”及“思想文化工作者”等群体。这一调整不仅扩大了党建教育的覆盖率,更打破了以往存在的参与壁垒,使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职工都能深入参与其中,进一步激发分公司各层干部职工的奋进活力。
下一步,湖南省高速集团郴州分公司将不断优化组织形式,深化党建教育与实际业务融合,建立长效机制,以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绩实效,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翻山”赋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二宾 余翔 黄宏军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