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点亮民族未来的火种。为庆祝我国第 41 个教师节,生动展现新时代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卓越风采,红网特别推出 “师者铸魂 育梦强国” 系列报道。
我们将聚焦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典型,他们以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理想信念锚定航向,以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的道德情操涵养品格,以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的育人智慧点亮成长,以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的躬耕态度深耕讲台,以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的仁爱之心传递温暖,以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的弘道追求传承薪火 —— 用一言一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期待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全社会读懂教师的坚守与付出,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共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也借此向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 “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足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人生路上开花结果。” 这是嘉禾县第一中学教师罗建华常对队员说的话。作为中学一级教师,他扎根校园足球教育 24 年,秉持 “足球育人、立德为先” 理念,带队斩获郴州市女足 “六连冠”、两夺省冠军、创全国八强纪录,2025 年更有 8 名学生入选中国学生国家集训队。他先后获评县优秀教师、省优秀教练员、市优秀裁判员、省先进基层足球工作者等荣誉,用执着与热爱在绿茵场上书写着新时代基层体育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绿茵起点:从土操场萌发的育人初心
“到今年秋天,我在嘉禾一中的足球教育岗位上已经整整坚守了 24 年。” 罗建华的教育初心,始于对足球的赤诚热爱,更源于 “体育能改变人、塑造人” 的坚定信念。2001 年,他初到嘉禾一中时,校园里只有一片杂草疯长的土操场,队员是几名对足球充满好奇却毫无基础的孩子。可正是孩子们眼中那抹纯粹的渴望,是他们在土场上摸爬滚打、汗水泥水混作一团仍不放弃的坚持,让他在心底立下誓言:“再难,也要为这些信任我的孩子蹚出一条足球育人路。”
当看到最早一批队员凭借足球特长考上大学、改写人生轨迹时,罗建华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24 年来,郴州良好的教育生态为他的坚守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县两级对校园足球的经费扶持、标准化足球场的建成使用、升学政策的倾斜;家长从最初 “踢球影响学习” 的质疑,到如今全力支持孩子追逐足球梦想;学校领导与文化课老师主动协调训练与学习时间,形成 “全校一盘棋” 的育人合力。“没有这样的大环境,就没有嘉禾校园足球的今天。” 罗建华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绿茵践道:用足球传承教育家精神
在罗建华看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绿茵场的实际行动 ——“心系学生、至诚奉献”。他常年主动招收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入队,用足球为他们筑起留在校园的 “避风港”,点亮改变命运的希望。至今,他已资助 4 名家庭困难队员完成学业,所带队员无一人出现违纪行为;近五年向高校输送专业足球人才 80 名,近 100 人获得国家一、二级运动员认证,8 人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其中不少是家庭里走出的第一代大学生。“把嘉禾的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作为基层教师最实在的报国方式。”
“身教比言传更有力量”,这是罗建华 24 年执教生涯的信条。每天清晨 5:30,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操场;深夜,他又是最后一个分析完比赛录像离开的人。面对山区孩子容易产生的自卑心理,他常拍着队员的肩膀鼓励:“我们的起点或许不如大城市孩子,但拼搏的劲头绝不能输!足球场只认汗水,不认眼泪。” 这份坚守深深影响着每一位队员:队员雷阳欣入选国家集训队后动情地说 “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更有 12 名弟子毕业后回到基层足球教育岗位,将这份热爱与责任延续下去。
罗建华还巧妙地将郴州红色资源融入足球教学。他以汝城 “半条被子” 故事中蕴含的团结奉献精神为内核,向队员反复强调:“足球是 11 个人的运动,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团队协作的胜利。” 在他的打磨下,嘉禾女足凭借默契的配合与顽强的作风,被誉为 “最美足球团队”。“我们赢的不只是比赛,更是嘉禾的荣耀、郴州的荣耀!” 这样的信念,让队员们对家乡的自豪感愈发浓厚。
为破解 “重体育、轻文化” 的难题,罗建华创新探索出 “五维训练法”,将体能、技术、战术、心理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训练间隙,队员们会掏出小卡片背诵单词、公式;赛后总结会上,他既分析技战术得失,也为队员做心理疏导;他还利用新媒体录制技术动作讲解视频,让队员在家也能开展 “云训练”。这套方法成效显著,他带的队员不仅球技出众,文化课成绩也毫不逊色,实现了 100% 升入大学的目标,真正做到 “体教融合,两条腿走路”。
绿茵暖情:那些藏在足球里的育人故事
“教练,没有您,就没有我孩子的今天!” 每当回忆起队员雷圹凤父亲的这句话,罗建华心中总有一股暖流涌动。雷圹凤来自单亲家庭,母亲早早离开,初中未毕业便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罗建华发现这个身高 175cm、四肢修长的女孩极具守门员天赋后,多次登门家访,向雷圹凤的父亲郑重承诺:“孩子交给我,训练一分钱不收,将来一定让她靠足球考上大学!” 他自掏腰包为雷圹凤购置足球装备,还协调文化课老师为她免费补习。最终,雷圹凤以国家二级运动员身份考入福建集美大学,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将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除了守护队内队员,罗建华还发起 “足球苗圃” 公益计划,利用寒暑假免费为乡村学生开展足球培训,累计覆盖 200 余人次。“看到乡村孩子第一次接触足球时,眼里闪着光、脸上挂着纯粹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罗建华说。更让他欣慰的是,队内队员会主动化身 “小教练”,带着乡村孩子练球,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责任感,实现了足球精神的薪火相传。
为缩小城乡校园足球发展差距,罗建华经常受邀前往郴州各县市区的乡村学校,分享足球训练与球队管理经验,帮扶基层教练员成长。面对乡村学校缺乏专业教练、硬件设施落后的困境,他不搞 “一刀切” 的指导,而是坚持 “授人以渔”:教他们如何利用现有场地开展训练,如何与家长沟通争取支持,如何平衡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我希望让足球的种子在郴州更多乡村校园里生根发芽。”
绿茵续航:让足球梦想在嘉禾延续
谈及郴州基层教育与校园足球的未来发展,罗建华认为,不必盲目追求 “大而全”,而应走 “一校一品”“一县一特色” 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把优势项目做深、做精。基于此,他制定了清晰的未来规划:一方面,深耕青训体系,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开始选拔有潜力的足球苗子,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筑牢人才 “金字塔” 的底座;另一方面,重点培育本土优秀教练团队,让那些从嘉禾一中走出、在高校接受专业教育的弟子们,毕业后能回到家乡独当一面,确保嘉禾校园足球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罗建华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也是一段幸福的修行。愿我们都能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起把‘郴州教育’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对学生,他则充满期许:“无论你们将来是踏上更大的足球赛场,还是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都要永远记得这份来自郴州的拼搏、团结、永不放弃的精神。别怕困难,老师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24 载春秋,罗建华在绿茵场上奔跑不息,用足球为郴州学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未来,这位基层体育教育者还将继续带着热爱与坚守,助力更多孩子在足球与人生的赛场上,踢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