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展现新时代教师的卓越风采,红网特推出 “师者铸魂,育梦强国” 系列报道。
我们将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他们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希望能让全社会感受到教师的无私付出与坚守,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共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也借此向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郴州报道
从安仁县华王乡的田埂旁,到郴州市林邑中学的教学楼里;从 1996 年郴州师专毕业初登讲台的青年,到如今桃李满郴州的数学名师 —— 唐金荣的 29 年教育路,始终与郴州这片土地紧密相连。23 年扎根农村教育一线的坚守,6 年深耕城区高中的突破,他以党员教师的赤诚、“孺子牛” 般的勤勉,在 “德、勤、能、绩” 的坐标上,为郴州教育写下生动注脚。
以德立心:党员教师的 “育人底色”
“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者先正己身。” 作为土生土长的郴州人,唐金荣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刻进了教育信条里。
身为党员教师,他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将 “立德树人” 融入每一节数学课、每一次班级谈心。在安仁县乡村学校任教时,面对留守儿童占比高的情况,他不仅教学生解数学题,更用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的态度感染学生 —— 批改作业时,连小数点的错误都仔细标注;谈心谈话时,会倾听学生对家乡的牵挂,引导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同事们说:“唐老师的办公室永远是最晚熄灯的,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和学生聊天。”
这份对 “德” 的坚守,让他收获了郴州教育界的认可:2016 年、2022 年两度获评 “郴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多次拿下县、市级 “师德标兵” 称号。而在学生心中,他早已超越 “老师” 的身份,成为 “能说心里话的引路人”。
以勤立业:29 年无缺勤的 “教育铁人”
“婚假没请一天”“29 年从未迟到早退”“班主任‘三勤六到’从不打折扣”—— 在唐金荣的教育履历里,这些看似 “严苛” 的细节,藏着他对郴州教育最朴素的热爱。
1996 年刚到安仁县华王中学时,学校条件艰苦,他骑着自行车往返十几公里家访,雨天泥巴裹满裤脚也从不停歇;2004 年到安仁三中任教,他主动承担两个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每天清晨比学生早到教室整理板书,晚上等学生熄灯后才离开宿舍,真正做到 “与学生同作息、共奋斗”。即便 2019 年调入郴州市林邑中学,面对城区学生的新特点,他依然保持 “出满勤、干满点” 的习惯,课余时间坚持锻炼,只为以充沛精力陪伴学生成长。
“把学生交给唐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是家长们常说的话。而这份信任,正是源于他 29 年如一日的勤勉与坚守。
以能立教:让数学 “活” 在郴州课堂
“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在唐金荣的课堂上,抽象的函数会变成 “郴州脐橙产量增长曲线”,复杂的几何证明会用自制教具还原 “东江湖大坝的结构原理”—— 他总能把郴州元素融入教学,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坚持 “三备五点”:备教材时深挖知识点与郴州实际的联系,备学生时关注城乡学生的认知差异,备教法时尝试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课堂上精准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亮点,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跟上节奏。经过多年打磨,他独创的 “启、读、练、知、结” 自学辅导模式,在郴州多所学校推广 —— 先启发学生思考,再引导阅读教材,通过练习巩固,最后总结方法,让学生从 “被动听课” 变成 “主动探究”。
这份对教学的钻研,结出了亮眼的果实:2025 届高三,他带的 2222 班 48 名学生中,11 人超 600 分,班级平均分 584.46 分(最低分超特控线 57 分);所教两个班数学平均分 114.27 分、105.04 分,包揽年级前两名;作为备课组长,他带领团队让学校数学成绩在全市质检中稳定保持第五名。更难得的是,他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2022 届学生廖羽玲曾因数学偏科自卑,他利用课后时间帮她梳理 “错题本”,还结合她喜欢家乡脐橙的特点,用 “脐橙销售利润计算” 帮她理解应用题,最终廖羽玲成功考入理想大学。
以绩立名:郴州教育的 “领航者”
从乡村 “教书匠” 到市级 “骨干教师”,从普通班主任到 “郴州市高考数学学科专家”,唐金荣的 29 年,不仅是个人成长史,更是郴州教师 “扎根本土、追求卓越” 的缩影。
他的成绩单,写满了对郴州教育的贡献:2008 年获郴州市 “明星教育奖”,2014 年拿下 “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2017 年、2023 年两度获评 “郴州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2021 年获湖南省教育厅 “乡村学校从教 20 年” 表彰;从教至今,累计向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输送近 400 名郴州学子,2022 届陈昱达(633 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2025 届郭品呈(643 分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便是其中的代表,2022 年教师节,他还因育人成果突出受到阚保勇市长接见。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记得 “带动更多郴州教师成长”:在 “青蓝工程” 中,他把 “三备五点”“自学辅导模式” 毫无保留地传给雷青兰、李东璠等青年教师,指导他们在郴州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屡获一等奖;2022 年,他带领的高三备课组获评 “郴州市优秀备课组”,为郴州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 “可复制的经验”。
“我是郴州人,一辈子教郴州娃,值了!” 回首 29 年教育路,唐金荣的话语朴实却有力。如今,他依然坚守在郴州市林邑中学的讲台,每天清晨迎着朝阳走进教室,傍晚伴着晚霞批改作业。在他看来,教育没有终点,只要郴州的孩子们需要,他就会一直站在这里,用数学公式推导梦想,用教育初心照亮郴州学子的成长路,为郴州教育强国建设的蓝图,继续添上自己的一笔。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