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郴州创显:十五天共筑自然实践课堂 家校社播撒科学成长之种
2025-08-08 22:24:22 字号:

郴州创显:十五天共筑自然实践课堂  家校社播撒科学成长之种

红网时刻新闻8月8日郴州讯(通讯员 吴奇珍 张城 李蓉蓉 符华)近日,随着最后一场“夏日成果展”落下帷幕,湘南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学堂科普团队在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的15天“创显趣野托管营”圆满收官。这场以“三下乡”为指引的暑期实践活动,集结近三十名志愿者,通过农耕体验、科技探索、文化传承等多元课程,为当地20余名儿童编织了充满欢笑与收获的成长记忆,以青春之力践行了“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的时代使命。

回顾这十五天,基地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孩子们探索的足迹。在“农田小知识”课堂上,孩子们曾蹲在田埂边用放大镜观察玉米叶片的纹理,跟着老师学习辨别稗草与稻苗,把“光合作用”的科学原理种进了泥土里;非遗竹篾工坊里,指尖翻飞间,竹丝变成了小扇子、小簸箕,孩子们在传承人指导下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让“非遗保护”的种子悄然发芽。科技与自然的碰撞更是火花四溅:VR眼镜里,孩子们“走进”虚拟农田,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智慧;3D打印笔在手中流转,玉米、荷花等田间常见的植物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模型;植物拓染课上,大家用荷叶、花瓣作“颜料”,将夏日的色彩印在棉布上,也印在了对自然美学的认知里。

小朋友手工制作。

“清水摸鱼”“泼水大战”“真人CS”等趣味活动中,水花溅起的不仅是欢笑,更有团队协作的默契;“美味厨房”里,锅铲碰撞间升腾的不只是香气,还有分工配合的智慧;“自然寻宝”时,草木间穿梭的不只是身影,更有互助探索的热忱——这些场景,正是“三下乡”活动中“实践育人、协同兴乡”的生动实践。

真人CS小组胜利结算。

闭营仪式的暖场视频中,孩子们的声音清澈真挚:“我最喜欢 3D打印,还学会了大暑做花露水!”“明年上一年级我还想来”“小秦老师教会我好多东西,我最喜欢他”。镜头流转间,志愿者老师们笑意盈盈出镜,温柔寄语饱含期许:“林筱锦小朋友像小树苗一样有活力,那股不服输的韧劲特别棒”“张昊宸小朋友,老师盼着你越来越优秀”。一句句叮嘱如夏日晚风,轻拂人心,接住了孩子们的心声,也延续着最温暖的祝福。

“哈!嘿!” 随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李秉芮老师带领孩子们列阵而出,十五天打磨的军体拳招式在阳光下刚劲利落,文艺汇演就此启幕。当《我和你》的歌声漫过稻田,全体老师的合唱为这场十五天的 “三下乡” 实践画上圆满句号。歌声里,有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更有青年学子用青春践行使命的赤诚担当。

小朋友、家长和志愿者老师合影。

此次活动是湘南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缩影。实践团队不仅带去了集“自然探索+科学实践”于一体的特色课程包,更依托 “校地联动” 模式,将高校专业资源精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效:化学师范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子们,结合专业所长自主策划并开展二十四节气科普、野外急救培训等活动,让专业知识真正扎根乡土、服务群众;从传统手工艺体验到现代科技认知课程,师生们反复打磨教学设计、细致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实践始终紧扣“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班主任杨佳怡辅导小孩作业

正如团队负责人杨佳怡所说:“十五天的托管营结束了,但我们团队‘三下乡’的接力棒会一直传下去,我们总说要给乡村孩子点亮科学梦想,可其实是他们教会我们,课本里的知识能在田埂上发芽。”孩子们与老师们的合影,将这个夏天的美好瞬间永久定格这场始于田野的“三下乡”实践,不仅为乡村儿童点亮了科学梦想,更让湘南学子在服务中读懂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当青春力量扎根乡土,当科学文化浸润童心,我们的未来必将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图片7.png

团队指导老师刘晶介绍,自2021年成立以来,湘南学院自然学堂科普团队深耕郴州本土,以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已为数万名中小学生送去科普服务。此次托管营是团队的全新尝试,凭借优质课程与志愿者的用心投入,打造出‘科普+劳动’的特色模式,收获多方点赞。展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科普领域,逐步拓展服务半径,将科学种子播撒到乡村校园与家庭场景中,助力形成 “家校社” 协同的科普教育生态,让科学精神在更广阔的土壤中根结果。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吴奇珍 张城 李蓉蓉 符华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