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日郴州讯(通讯员 谭利炳 谭虹霓)在安仁县灵官镇月塘村奎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内,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摘鲜果。“惠农政策补贴是否到位?技术指导有没有跟上?”连日来,安仁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相关惠民惠农政策落实、职能部门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安仁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拥有中药资源950余种,素有“南国药都”的美誉。近年来,安仁县委、县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锚定“神农药都”的战略目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安仁县纪委监委主动担当作为,立足监督职责定位,紧盯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深入一线开展精准监督,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并实行清单式管理,严防产业推进过程中出现不作为慢作为、贪污侵占、吃拿卡要、截留挪用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为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县纪委监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企业和农户促膝详谈,通过走访调研听民声、察实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点对点”反馈,精准疏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卡点”。
此前,安仁县纪委监委在下沉走访时,有群众反映种植技术欠缺、职能部门技术指导不够深入等问题。安仁县纪委监委将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立行立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监督推动下,职能部门优化技术服务机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和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攻克技术难关。此外,相关职能部门立足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了129名专业技能人才。“有了专业人才的支持,我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安仁县普利农业神州石门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何仁发高兴地介绍道。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安仁县先后出台10余个中医药产业发展配套文件,每年设立1500万元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力支持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发展。安仁县纪委监委聚焦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全面梳理涉及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紧盯政策宣传、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对产业发展资金申报、审批、发放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严防资金截留、挪用等问题发生,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及时足额用到产业发展的“刀刃”上 。
如今的安仁,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抚育)达30万亩,带动3.5万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累计培育规模种植基地159个,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35家,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5亿元,“安仁枳壳”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持续深化‘监督护航’行动,以纪律‘硬约束’提升产业‘软实力’,让‘神农药都’这张名片更加闪亮。”安仁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利炳 谭虹霓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