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鲁霁琪 朱馨然 郴州报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宜章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这一理念,构建起“多元解纷、权益兑现、延伸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高效解纷、公正司法、权益兑现和创新服务等多项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多方联动+精准分流 构建高效解纷体系
“没想到这么高效,拖欠的18万多元工资,短短几天就有了着落!”广州某公司宜章县分厂的工人们拿回工资后难掩激动。
近年来,宜章法院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联合县综治中心、工商联、检察院等部门,搭建综合性商事纠纷调解平台,构建“多方联动+精准分流”的解纷体系,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调的协同机制。
在实际运作中,法院对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涉企纠纷实行“分类筛选+定向委派”,依托综治中心的基层优势、工商联的行业评估能力及检察院的专业审查力量,实现纠纷精准化解。
2024年8月,广州某公司宜章县分厂因经营不善,拖欠刘某等58名工人工资18万余元。工人讨薪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征得同意后将案件委托至县综治中心。派驻法官带领调解员,联合县工商联、检察院开展调查,与工人沟通梳理诉求,并向公司阐明法律后果。
法院与综治中心商讨方案,并联合检察院支持起诉。最终,该公司同意支付工资,工人也理解企业困难,同意分期支付。双方签订协议并经司法确认,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府院联动 助企整装再出发
“府院联动”是破解破产案件矛盾、防控风险的一把“金钥匙”。宜章法院积极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助力困境企业涅槃重生。
在某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法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的高效协同作用,通过“司法+行政”模式,引活水、焕新生,帮助企业实现从破产到重整、从重生到再发展的跨越。
此前,该公司因经营管理混乱导致严重亏损,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也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遂向法院申请重整。
为加快推进重整,法院多次争取政府支持,政府成立该公司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多部门合力。重整期间,法院指导管理人规范债权申报,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引进优质投资人,并争取政府政策性支持。
目前,该公司已交付及可交付房屋共计1200余套,清偿购房户债权5亿余元、职工债权1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重生和债权人权益的最大化。
权益兑现 助力金融机构脱困化险
权益兑现是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宜章法院始终以将胜诉企业的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为目标,保持高压执行态势。
宜章县法院法官赴深圳执行清收现场。
执行过程中,法院构建“ABC”三级动态管理台账,成立专项执行小组,扎实开展不良资产清收等行动,助力宜章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脱困化险。
此前,宜章县某砖厂长期拖欠宜章县农商银行贷款,被诉至法院。判决后,砖厂未履行还款义务,案件进人执行程序。
经多次实地调查,法院确认该砖厂已于两年前停止经营,且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
考虑到双方均为企业,法院组织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拆除厂区设备,处置废铁变现,款项转入协议账户并由法院监管,专用于清偿本案债务。
4月7日,法院执行局干警前往砖厂监督拆除设备,有效保障了申请执行人宜章县农商银行的合法权益。
法护营商,优无止境。宜章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思含表示:“宜章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持续以更实举措延伸司法职能,以更优服务对接企业需求,以更强担当维护市场秩序,让司法预期更稳、经营主体更活、市场环境更优,为宜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坚实的法院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鲁霁琪 朱馨然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