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阮占江 帅标 唐鸿 郴州报道
近日,湖南某科技公司来到郴州资兴法院,送上2面锦旗,对资兴法院为该公司提供的全方位司法服务表示感谢。这份赞誉背后,是法院倾力护航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活封活扣”盘活企业生命线
1月10日,申请人李某向资兴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要求冻结被申请人湖南某科技公司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查封机器设备等共计900余万元。资兴法院审查后,依法作出裁定,采取了保全措施。之后,李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湖南某科技公司向资兴法院反映,之前作出的保全措施不利于该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并影响其债务履行能力。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唐鸿第一时间召集审判和执行部门与湖南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见面,倾听企业诉求,并研究化解方案。一方面,执行部门积极与申请人李某沟通,释明涉企司法服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依据,告知该案保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执行部门积极深入湖南某科技公司调查核实公司固定资产情况,引导该公司提供变更保全措施的财产担保。
3月14日,法院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变更财产保全措施的协议,解除对湖南某科技公司影响较大的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的冻结,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今年以来,资兴法院已通过“活封活扣”变更保全措施13次,有效避免了“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
实质调解化解巨额债务纠纷
针对原告李某(系该公司股东)与湖南某科技公司之间标的额高达800余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承办法官深刻认识到此类股东内部纠纷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危及企业稳定经营。为实质化解矛盾,避免企业根基受损,庭审后法官主动搭建沟通桥梁,多次组织调解:一方面向股东李某深入剖析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警示“竭泽而渔”对其自身股东权益的潜在反噬风险;另一方面向企业严肃阐明诚信履约是企业维系运营秩序、维护全体股东长远利益的根本保障。经过多轮沟通协商,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纾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保障了其持续经营能力,有效避免了股东矛盾升级可能引发的经营危机。在维护李某合法权益的同时,守住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实现了“救企”与“维权”的双赢。
先行调解激活企业“造血”功能
案件办理过程中,资兴法院了解到湖南某科技公司尚有数十家客户拖欠账款,涉及金额近1000万元。为化解纠纷,立案庭主动对接,通过先行调解源头化解两起拖欠货款纠纷。两起纠纷的化解,不仅直接推动部分应收账款收回,改善了企业现金流,更促使十余家拖欠账款的客户主动联系协商还款事宜,同时以非对抗方式有效维护了该公司与客户的关系,避免了合作破裂的风险。该公司负责人感慨:“法院不光解了冻结的‘近渴’,更用调解这把‘钥匙’打开了应收账款困局,资金活了,企业才算真正生存。”这一实践,正是资兴法院今年以来,通过先行调解与诉讼调解成功化解400余件涉企纠纷,从而护航企业稳健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下一步,资兴法院将继续围绕企业的感受和期盼,全面提升司法服务能力,努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阮占江 帅标 唐鸿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