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雷婉婷 黄玲艳 郴州报道
丝线生花,千年非遗宋锦如何走进日常生活?临武县六完小美术教师石秀林将宋锦的磅礴之势浓缩于方寸之间,创作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发簪、耳饰等日常饰品。这些精巧的艺术品不仅装点生活,更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艺术修养的趣味课堂。
一张方桌,几缕丝线,石秀林正专注地制作一枚宋锦发夹。作为临武县六完小的美术教师,她与宋锦的缘分始于去年暑假的南京之行。
“去年暑假,我们去南京参观了江南织造局,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服饰和古老的织布机。参观结束后,我们在路边看到一些人佩戴着这种精致的发饰,我非常喜欢,就想着自己也可以尝试做一下。”临武县六完小美术老师石秀林说。
宋锦,作为丝绸之冠,就像一部用丝线书写的历史长卷,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然而,传统宋锦的用途相对局限,这让石秀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让这份沉甸甸的美丽变得轻盈灵动起来,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呢?于是,在今年6月份,她通过在网上学习,提取传统宋锦纹样的精髓,并巧妙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成功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首饰。
石秀林目前制作最多的是各种造型的发夹,还有耳环、耳钉、发圈,以及包挂饰等小饰品。在布料的选择上,有些使用的是蜀锦,大部分采用的是宋锦。在制作过程中,特别讲究“取花位”。此外,图案的选取不能过于饱满,需要适当留白。然而,制作宋锦首饰绝非易事。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每一件作品,考验的是极致的耐心与深厚的审美功底。
“当然,整个过程中耐心和细心至关重要,因为操作步骤相对繁琐。定型完成后,还需使用平夹将其夹紧固定约两个小时。此外,可以根据个人审美偏好,选择合适的款式,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整。”发夹、耳钉……石秀林制作的这些小饰品,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精巧设计,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她说,当看到朋友们戴上自己为她们制作的饰品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暑期期间,石秀林还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制作宋锦首饰。她从认识宋锦的历史、纹样寓意讲起,再到学习基础的取花位、剪裁、固定等制作技巧,耐心地将复杂的工艺分解成一个个适合学生掌握的步骤。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审美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工艺的价值和魅力。
学生唐睿尧说,通过学习制作,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锻炼了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她能够做出很多好看的作品,同时这个过程也让她变得更加专注和认真。
对于石秀林而言,这份对宋锦的热爱源于内心深处。未来,她计划在精进绘画技艺的同时,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宋锦首饰的创作中,用自己的一双巧手,让宋锦的魅力流传得更远、更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宋锦、爱上宋锦。
“以后我肯定还会继续学习国画,首饰制作也会在空闲时坚持下去。接下来我想尝试做些发箍和包包,希望能让这些手工作品走得更远。”石秀林说道。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婉婷 黄玲艳
编辑:何雨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