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汝城县:加强保护利用 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2025-08-14 11:29:57 字号:

汝城县:加强保护利用 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图片1.png

红网时刻新闻8月14日郴州讯(通讯员 胡建波 朱浩)8月12日,湖南省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座谈会在汝城召开。会上,汝城县以“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为题作交流发言,系统展示两年多来示范创建成果。

汝城县地处湘东南,五岭怀抱,自东晋建制,理学家周敦颐开坛讲学,千年文脉绵延。全县现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2处文保单位和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华夏迁徙与文化传承的“活化石”。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县以来,汝城县坚持“四个聚焦”,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聚焦观念更新,文化自信全面提振。深挖“理学圣地、祠堂群落、红色足迹、多彩民俗、蓝色温泉”五大IP,编印《传统村落基因图谱》《传统村落里的红色基因》等读本;策划“过大年”系列直播,央视主持人海霞推介文市村,全网观看量破千万;举办摄影、短视频大赛,发行画册3万册;创新“乡村跑”赛事,沿耒水河串起历史文化名城与传统村落,群众点赞“家乡味”更浓。

聚焦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践行“规划还村庄、设计归村民”,编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构建“一核三片”:以“半条被子”故事地沙洲为核心,联动“十村一社区”打造环沙洲红色旅游示范区;依托环耒水8个传统村落、10个联动村落,建设“千年古县·千年理学”文化溯源带;借力“华南第一温泉”,把热水片区建成珠三角温泉康养首选地。县财政统筹近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56亿元,形成“同办一桌餐、各上一道菜”的资金机制。

聚焦民生共赢,古村旧貌换新颜。坚持“修旧如旧、微改造、精提升”,完成273栋古建修缮,增设消防栓28处、灭火器276套,修复古道8409米,保护古树、古井、古桥等历史要素18处;传统村落集中供水率99.1%、生活污水处理率80.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2.8%,危房、黑臭水体、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动态清零”。

聚焦活态传承,业态融合加速跑。节庆节点,香火龙、装故事、祁剧七项非遗轮番上演;12座数字博物馆上线、4座在建,红、理、祠、俗四大主题串联湘南起义旧址群等17处场馆,“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同步落成。红色基因型沙洲、津江、韩田深耕研学,生态风光型金山办葵花荷花节,历史建筑型石泉成打卡热点,民俗风情型文市推瑶乡喜事、扎染、打糍粑、酿米酒沉浸式体验。近三年培训传统工匠800余人次,祠堂斗拱、鸿门梁营造技艺形成产业链,经验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可复制清单;《农村建房风貌规划》和“农村建房一件事”方案落地,自建房风貌全程管控。沙洲“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群众投劳、就地取材、增减挂钩、产业支撑”模式全县推广,街巷老屋修旧如旧,建设成本平均下降三成以上。

下一步,汝城县将挂牌成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中心,争取传统村落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债和农商行第二批人居环境贷款,重点打造耒水流域双向溯源示范带,把石泉、金山、津江、北水、华塘等村落建成全国有影响、游客愿驻足、群众得实惠的标杆目的地;同步收储一批经典历史建筑,深入挖掘“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红色故事和祠堂文化,让传统村落成为展示中华农耕文明的“汝城窗口”。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建波 朱浩

编辑:何雨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