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名医风采丨“显微”妙手何雨生:用毫米级精准缝合生命
2025-08-18 16:22:54 字号:

名医风采丨“显微”妙手何雨生:用毫米级精准缝合生命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实习生 尹姝雯 郴州报道

在显微镜下的微米世界里,每一次缝合都是对生命细节的精准守护,每一次吻合都是与创伤的细致博弈。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何雨生,便是这场微观战场的坚定守护者。他以精湛医术为刃,以仁厚爱心为铠,在手足显微外科领域深耕不辍,用匠心独运的医术和始终如一的坚守,为无数患者重铸生活希望,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

WechatIMG6093.png

何雨生在COA2024大会上分享跟腱断裂微创治疗经验。

十五载深耕,硕果铸医魂

2010年,何雨生硕士毕业于大理大学骨科专业方向的手足显微外科,至今已在骨科医学道路上走过了15个春秋。早期对骨科的深入钻研,为他积累了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面对血管神经损伤、骨外露、创面美观等临床难题,他深知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毅然涉足手足显微外科领域,决心以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解除病痛。

2016年,手足显微外科成立。经过9年发展,科室已拥有39人的专业团队,能独立开展各类断指再植再造、皮瓣移植、神经修复、慢性创面修复、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炎、淋巴水肿、肢体功能重建等治疗与康复。科室曾获得“中华手外科专业案例比赛二等奖”“全国新闻科普比赛一等奖”“湖南省糖尿病足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郴州市糖尿病足诊疗技术研发中心”等荣誉。

WX20250818-103312.png

何雨生为患者实施“超显微”下周围淋巴管—静脉吻合(LVA)术。

妙手接断肢,仁心续新生

在深耕临床的过程中,何雨生将多年积累的诊疗经验与海量实际病例深度融合。2022年,他独创出一套手足显微外科新型微创技术。这套技术的核心,在于对手术精细度的极致追求。以淋巴水肿治疗为例,患者的淋巴管直径仅0.1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纤细。手术时,团队需在显微镜基础上叠加高倍镜头,将淋巴管放大30至40倍才能精准操作。

在这样的微观视野下,每一个动作都需稳如磐石,稍有偏差,就可能损伤脆弱的淋巴管,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而这套新型的微创技术,正是通过对操作流程的优化、器械使用的改良,让这种超高精细度的手术更可控、更安全,为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体验。

在何雨生的从医生涯中,不乏挑战极限、创造生命奇迹的时刻。他曾接诊一位被水泥搅拌机绞断腿的二十多岁北方青年,其伤情危急且复杂。何雨生带领团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先通过再植再造技术接回断肢,在面对断肢较原长稍短的困境时,又创新性地采用新型骨延长技术为患者延长20公分,并成功促进了附着的肌肉、神经和血管自然生长。

这场高难度手术的成功,让患者重获新生。如今,这位青年不仅恢复了正常生活能力,还时常与何雨生医生联系,分享生活的点滴。他早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结婚生子。每次交流时,字里行间都满是对当年重获新生的感激。而这份跨越岁月的医患情谊,也成了何雨生从医路上温暖的注脚。

WX20250818-103245.png

何雨生团队术前为患者进行ICG造影下定位淋巴管走向。

授业传薪火,医者代相传

“医学是一门需要传承的学科,只有不断培养年轻医生,才能让学科发展后继有人。”何雨生常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不仅在临床和科研中身先士卒,更在教学中倾囊相授。每天的科室晨交班,他都组织科室的年轻医生开展病例讨论,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诊断思路、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手术中,他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他还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年轻医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科室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何雨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手足显微外科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是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是同事眼中的榜样力量。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他将继续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砥砺前行,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尹姝雯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