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群雄 陈玉珍 郴州报道
盛夏炎炎,齐云山下,沤江河畔,凉风习习,桂东县普乐镇堡下村的雪茄烟田泛起油亮光泽,村支书郭建勋正带着农户查看烟叶长势,烟农刘永林捏着油润鲜绿的烟叶,满脸笑容。“多亏郭支书带咱种这‘绿叶子’,今年的长势比去年好!”
近年来,桂东县以“红领雁领航、红先锋聚力、红纽带连心、红铁军攻坚”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普乐镇更是聚焦高山蔬菜直播间、地质灾害点应急演练现场、教育基金奖学助学、美丽乡村建设等,让党旗在基层治理末梢焕发光彩。
头雁振翅:从“试种三分地”到“产业走廊”
堡下村支书郭建勋的面包车后座总放着两样东西:土壤检测仪和雪茄烟样品。2021年他蹲在浏阳烟田取经时,怎么也想不到三年后,自家村子会成为“桂东雪茄第一村”。如今,堡下村育苗大棚里十万株烟苗青翠欲滴,智能晾房昼夜运转,带动新坊、沙田等乡镇形成产业走廊,村集体年收入突破60万元。
堡下村雪茄烟。
东水村支委刘剑飞的“产业燎原”更带烟火气。他的手机相册里存着200多张烟叶生长图,从育苗到采收全程记录。去年雨季,他冒雨帮农户抢收烟叶,浑身泥浆却笑得灿烂:“100亩示范田带出20个土专家,光劳务收入就超30万!”
“领雁高飞、群雁齐飞”,正是普乐镇锻造红领雁队伍的生动注脚 。通过“选苗 - 育苗 - 壮苗”培养链,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村带头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方文峰在查看辣椒长势。
先锋如炬:年轻党员与“清水生金”的密码
“家人们看这辣椒,海拔800米的露水滋养!”方文锋的抖音直播间里,高山蔬菜带着泥土气息出镜。这个30出头的党员,白天泡在蔬菜基地测土壤墒情,晚上化身“带货主播”,珠三角市场就这样被打开。他创新引入的“助农贷+价格保险”组合拳,让200亩示范园的辣椒卖出了普通市价1.3倍的好价钱,更带着5个村的农户把高山菜种成了“绿金子”。
齐云山村的山塘边,党员邱勇鞘正在检查高位养殖池的水循环系统。九年磨一剑,他摸索出的“清水养鱼”模式,如今年产淡水鱼10万尾,带动17户村民年增收4万元。
“跟着邱师傅干,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管。”养殖户郭子皆的鱼塘边,新搭的光伏板正为鱼苗提供遮阳,“现在不光养鱼,还能拿光伏分红,日子越过越亮堂。”
400余名像方文锋、邱勇鞘这样的红先锋,正以产业为支点,在山野间架起共同富裕的桥梁。
纽带连心:教育基金与“三长”护安
杨岭村教育基金会的颁奖仪式总像过节。56岁的郭建文翻出账本:“五年来筹了29万,帮87个娃上学。”
“支部牵头办基金,就是要让山里娃有出路。”村支书摸着奖学名单感慨,如今普乐镇已实现“一村一教育基金”基本全覆盖,去年68名高考学子中,6人考入985名校,6 人通过公考端上“铁饭碗”。
在上进村的地质灾害演练现场,“片长-组长-户长”三长正带着村民跑向避险点。“右手护头,跟我走!”片长郭柏林边跑边喊,这套季度演练出的应急流程,在今年5月的暴雨中提前转移村里6户人家。像这样的红纽带,正把党组织与群众紧紧系在一起——河道清淤时党员带头跳进水坑,垃圾分类中“三长”挨家挨户做示范,民生账本上28件“急难愁盼”事件件有回音。
铁军攻坚:危旧房变身“四小园”
在文溪村,党员攻坚组曾被称为“铁脚板”。拆除危旧房,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庄。党员干部吴维钧蹲在老乡家门口,摊开图纸算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账”。“起初村民不理解,我们就白天丈量土地,晚上开屋场会讲到半夜。”
23场屋场会,11000平方米危旧房,4000平方米“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如今的文溪村,5 次捧回郴州市城乡风貌提质表彰,白墙黛瓦间处处是党员带头干出的新图景。
东水村的“三长铁军”则把治理写成了诗。“这片地盘活后能种中药材,每户每年多分红3000元。”邻长刘小全拿着卷尺穿梭在田埂,身后跟着主动参与的村民。
东水村“三长”带头参与环境整治。
在“三长”带动下,村里拆除危旧房16000平方米,冷水米、林下药材等产业让户均年增收3.2万元。屋场夜话会上,村民们围着支书算收入账,笑声里满是对“红铁军”的信任。
放眼普乐镇,油茶林与烟田交织成锦。那些身影还在山路上奔波——“红领雁”带着群雁掠过产业晴空,“红先锋”把技术播进泥土,“红纽带”系紧万家灯火,“红铁军”在攻坚路上踏出铿锵足音。这片被红色浸润的土地,正用一个个鲜活故事证明:当党建与民心同频,乡村振兴的画卷便有了最坚实的底色。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郭群雄 陈玉珍
编辑:何雨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