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汝城县:农机“撒欢” 农忙变“闲”
2025-07-25 17:38:17 字号:

汝城县:农机“撒欢” 农忙变“闲”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何宝光 郴州报道

盛夏清早,晨曦微明,汝城县暖水镇田庄圩薄雾缠绕。圩边的穗丰烘干厂里,礼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礼平熟练操作铲车,将先天采收的早稻谷子推入自动烘干流水线机组进料口,经由清选筛、热风烘干等程序烘制出达标谷子。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328_副本_副本.jpg

铲谷烘干。

“早稻丰收,通过收割机采收,直运烘干厂,快速高效烘好,省却了以往晒谷、转运、入库倒腾等麻烦,有效避开了阴雨天气。”何礼平高兴地介绍,依托3组烘干流水线,日均烘谷50吨,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承接了不少代烘服务。

眼下,“三夏”正忙。按照传统模式,粮食专业合作社得同时铺开收割早稻、晚稻育种、翻耕土地、插播晚稻等多种事务,俗称为“双抢”,但何礼平一脸淡定从容。休息间歇,他一边打电话统筹推进当前作业,一边悠然喝茶、吃西瓜。

“其实今天事务并不少,安排了收割机进入稻田等待稻禾水干、利于分离后开工,组织了旋耕机翻耕土地,调度了插秧机跟进晚稻插播。但现在有了农业机械化,一切都变得轻松自如。”何礼平慷慨道,“过去双抢期间 ,需要上百人,如今只要10来个人就可完成。依托良机良技,7月8日启动的农忙事务,将在8月1日完美收官。”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202_副本_副本.jpg

收割早稻。

据了解,何礼平从2013年开始从事粮食生产,在群峰连绵的暖水镇、南洞乡流转承包上千亩稻田种植双季稻,农田地块小、田埂高等条件和汛期洪涝、晴雨变幻等天气的叠加影响下,过去每到“双抢”时,他不仅要积极“争抢”调度大量人力物力抢收抢种,还常因天灾遭受损失。

“过去,暖水镇政府为帮助我晒谷子,积极争取中心校暑期腾地供我使用,但仍是提心吊胆。”何礼平回忆,曾经,一场暴雨猝不及防、倾盆而下,刚晒好的几十吨稻谷瞬间淋湿,最终只能以湿谷低价贱卖,损失不小,“那几年,缺乏应有的农业机械化,年综合效益有50万元就不错了。”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225_副本_副本.jpg

旋耕稻田。

吃一堑,长一智。近年来,何礼平围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30多亩水肥一体化智能育秧大棚、2台育秧自动流水线、日烘干量50吨的烘干厂房,还购置了2台高速旋耕机、2台中型收割机、6台插秧机等农机设备,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农机补贴、报废更新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农机服务2小时内跟进到位,经销商农机维修服务也不超过3小时,农机应用放心又给力。”何礼平介绍,靠着农业机械化,不仅让自种的2000多亩双季稻提质增效,还承接了1500多亩的代耕、代种、代管、代防、代烘、代售等社会化服务,去年综合效益突破2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231_副本_副本.jpg

插播晚稻。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何礼平的故事正是当地种粮之变的生动缩影。汝城县地处罗霄山脉南麓丛山,境内群峰连绵、山大沟深,不少地块位于山陵沟谷间,一度制约影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近年来,当地通过精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积极做好基地示范、大户引领、强化培训等工作,大力引进智能高效的农机装备,帮助粮农应用推广农机,助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抽调骨干技术力量,携手农机经销商组建服务队,深入开展农机开工培训、日常隐患排查整治,提供快捷检测维修和指导服务,有力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当前,汝城农机总动力达到50.83万千瓦,各类农机具总量达3.68万台(套),其中大型耕整机146台、水稻插秧机抛秧机104台、联合收割机102台、粮食烘干设备40台,有63台农机具还安装了北斗数据采集仪。全县注册登记购机农户达1.46万户,发展农机合作社11家,培育农机作业人员3492人。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210_副本_副本.jpg

机插秧苗。

盛夏时节,稻椒遍地,农机“撒欢”、农忙变“闲”的崭新气韵跃然广袤沃野间。位于井坡镇大村村的汝城县欧氏山之稻种养专业合作社双季稻种植基地,收割机来回穿梭、“吞吐”稻谷,旋耕机开足马力翻耕水田,插秧机奔忙不息,整齐有序插下晚稻秧苗。

秧盘播种流水线、喷淋环控育秧设施、高速插秧机、飞防无人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组……得益于育秧、移栽、田管、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欧氏山之稻种植发展2000多亩双季稻、1000余亩油稻轮种等产业,承担着5600多亩的社会化服务,打造了市县两级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305_副本_副本.jpg

直运烘干。

“有了农业机械化,哪怕在农忙季节,也能有条不紊同步开展多种作业,受各类不利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业务越做越大。”该合作社负责人欧文清说,“每年综合效益600多万元,纯利妥妥超过100万元。”

农机登场,农忙变“闲”,起步才4年的汝城德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尝到“良机”应用甜头。该社种植发展双季稻1200多亩,除购置配齐了一条龙农机装备外,还早早建成了日烘谷40吨的崭新烘干厂房。

丰收时节,合作社负责人王德祥有序穿梭在厂房和田野间,从容不迫统筹推进了田间农事和厂房“喂谷”“添燃料”和调控等工作。“依托农业机械化,种粮省心省力降成本,有甜头、盼头和奔头。”正说着,眼见来自偏远乡镇集益乡的一车稻谷前来代烘,他满脸笑容迎了上去。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何宝光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