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叶娟娟 彭乐怡 朱诗颖 郴州报道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7月,湖南信息学院赤魂宣讲团循着半条被子的赤子初心再踏湘南红色热土,探寻当地红色文旅与特色产业的融合路径。
7月12日,团队在沙洲红色景区走访时,偶然探访到“真善美”民宿经营者罗志鸿。他热情带领团队探访民宿与中国中铁汝城白毛茶基地,全程聚焦“民宿+茶文化”模式,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汝城如何以红为魂、以茶为翼,让“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在茶香中流转延续,为红色文旅注入可持续振兴动能。
探访九龙江白毛茶基地。
一片绿芽的天赋密码:从“自然馈赠”到“健康黄金”
作为汝城特有的珍稀茶种,九龙江白毛茶已有千年种植历史,其独特品质源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 海拔 600-1200 米的山地气候湿润多雾,昼夜温差大,加之富含微量元素的丹霞红壤滋养,造就了茶叶独特风味与功效。走进雨后的中铁汝城白毛茶基地,云雾如轻纱般缠绕山间,千亩茶园在晨光中舒展嫩绿枝叶,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草木清香与淡淡兰花香。
基地负责人采茶。
“这是大自然赐给汝城的宝贝!” 基地负责人捧起刚采摘的茶芽,芽叶上细密的白色绒毛在阳光下闪着莹润光泽。品味茶香,其最显著特点是茶汤自带清雅兰香,这种天然香气来自茶叶中丰富的芳香物质,无需任何添加便清香四溢。口感的滋润沁人心脾,不仅如此,茶叶中富含着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独特的活性成分则有助于软化血管、改善血液流量,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民宿转型的茶香密码:从 “住有所居” 到 “品有所悟”
在沙洲红色旅游景区 “真善美”民宿的庭院里,经营者罗志鸿正演示茶艺,杯中来自九龙江的白毛茶茶汤琥珀色光泽流转。这位土生土长的沙洲人,正是以这杯茶香开启了民宿转型之路。
采访民宿老板罗志鸿。
近年来,沙洲红色旅游升温带动民宿数量激增,罗志鸿坦言,单纯 “一张床、一顿饭” 的模式早已满足不了需求。于是,罗志鸿开启“民宿 + 红色文化 + 茶文化”路径的融合探索。转型后的民宿每个房间都设有茶文化展示角,从古朴茶具到免费品鉴,让游客一入住就沉浸式感受汝城茶文化,“让游客不仅‘看故事’,更能‘品文化’。”
负责人合作洽谈。
“以前茶农们守着好茶叶却卖不上价,游客来了想带特产却找不到正宗渠道。” 基地负责人回忆,过去茶产业与文旅产业是 “两条平行线”,茶农埋头种茶却不懂营销,民宿想添特色却缺乏优质产品。直到罗志鸿主动找上门,提出 “民宿 + 茶园” 的合作构想,才让这两条线终于交织在一起。这种融合的深度体验让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也让白毛茶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红色文旅的绿色动能:从 “故事流传” 到 “产业振兴”
“我们把红色故事融入茶文化讲解,让游客在品茶时能体会‘半条被子’背后的为民情怀。” 罗志鸿说。“民宿 + 红色文化 + 茶文化”的实践证明,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要找到文化内涵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九龙江白毛茶之所以能成为红色文旅的“绿色引擎”,正是因为它完美连接了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以 “半条被子” 的红色精神为魂,赋予产业发展的价值引领;以白毛茶的绿色产业为翼,为红色文旅注入可持续动能。
团队负责人与茶园负责人合照。
云雾散去,阳光洒满茶园,九龙江白毛茶的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曳。从山间的 “绿叶子”到富民的“金叶子”,从红色故事的聆听者到产业振兴的参与者,这株生长在革命热土上的茶树,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半条被子”的赤子情怀。当红色精神遇见绿色产业,当茶香萦绕红色记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初心的传承 —— 用最朴素的方式,让老百姓的日子像这白毛茶一样,醇厚甘甜,充满希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叶娟娟 彭乐怡 朱诗颖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