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硕男
岁月如流,我与歌发同志相识相知二十余载。在时光沉淀的刻度里,我们是君子之交,共同构建起了友谊的桥梁,超凡脱俗,历久弥新。近闻他编著的《箴言俗语》即将付梓问世,我十分高兴,并欣然为之作序,以为老友的大作奉献祝贺,表达敬意。
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文化意绪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认同,主要体现在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其中,广义的立言多指著述,狭义的立言是一代代传承下来,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人生箴言。这些箴言是从卷帙浩繁的宝库中散落于人间的珍珠,虽经千万年淘洗,却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后人的生命旅程。它们微言大义,意近旨远。可谓“观古今之须㬰,揽四海于一瞬”,内涵丰厚,气象恢弘。它们又是低调谦逊的,从不厉声惧色,它们在田间,在里巷,在茶余饭的浓浓烟火气息里,温润如玉,从容悠远,给人以警醒与智慧,和诗一般的隽永与灵动,涵养生命,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烛照心扉。
歌发同志起步于乡野,从村党支部书记做起,先后在飞仙,燕塘,方元等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其时农村深度改革纵深推进,各种矛盾交织凸显,这些都考验着乡镇主官审时度势的器识,歌发同志无疑展现了出色的驾驭能力。尔后他又执掌一方青绿,担任林业局长。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心系林业,以绿养绿,科学管理,赢得山川秀润,草木华滋,风生水起。提任副县级领导后,分管工作有声有色,其中桃源水库项目建设,尤其令他殚精竭虑,寝食难安。他终于不辱使命,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照进现实,化为一泓碧水,造福乡梓,惠泽后人。
多年的基层工作淬炼,成就了他人生的厚重,他的眼界因此更加旷远辽阔。他有自己的人生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处级退休后,过往的经历每每让他心潮澎湃,感慨多多。有的人退下后,依依不舍,回望那已经找不到遮身之地的高度,却不知要接受高度就要准备接受难堪的道理;有的人不甘寂寞,率性而为,高调而招摇,就象那些注定关不住的鸟儿,要刻意展示其闪亮的羽毛;有的人窗下弄草,观万物生意,赏花木野趣,思发古之幽情……不一而足,各异其趣。歌发同志几十年沉潜在时代的激流,奔走于阡陌之中,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当人们“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他把书斋生活当成另一种生命书写。寄情于书屋之中,以草色为丽景,伏案读古今奇书,胸罗万象,得其天趣,自成巍峨。他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足,因为他的世界足够纯粹,纯粹到只剩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当然,这种内心是辽阔的,辽阔到足以消弭世界的喧嚣。这是何等境界,从容淡定,气度恢弘。
《箴言俗语》,顾名思义,是雅俗共赏的。箴言不简,俗语不俗。他是基于作者本人的人生体悟淬炼而成的结晶,寄寓着他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天才巧思,是洞察世情、涵养心性的甘露,自砺奋发的浩然正气,……一言以蔽之,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上生长的富有诗意和哲理的美丽花朵,摇曳多姿,一路芬芳。
一卷在手,书香盈室。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为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硕男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