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遇·湘昆,让六百年昆曲点亮郴州夜生活
2025-07-16 15:44:31 字号:

湘遇·湘昆,让六百年昆曲点亮郴州夜生活

当苏仙岭的晚霞邂逅裕后街的灯火,当北湖商圈的人潮开始涌动,郴州的夜生活,即将被一场传承了六百年的文化盛宴点燃!《湘遇·湘昆》——这部让试演观众热泪盈眶的创新大戏,即将在7月18日迎来首演!这不仅是昆曲与湖湘的浪漫相拥,更是郴州夜间经济与文化赋能的惊艳亮相!

《湘遇·湘昆》是什么?

“昆曲是活着的文物,还是生长的树?”

若你对昆曲的印象还是“老土”、听不懂,那《湘遇·湘昆》真的会刷新你的期待。如今,湘昆的剧早就不是“咿咿呀呀比牛喘还慢”的了。

这部剧是湖南省昆剧团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演绎,集湘昆之大成,展湘昆之新韵,通过现代舞台技术重现湘昆艺术的独特魅力。该剧以“传承”为主题,以明代昆曲传人柳生携恩师汤显祖嘱托,将昆曲带回故乡郴州的传奇为内核,讲述了一段传统艺术在异乡落地、生根、蜕变的动人历程。

演出以昆曲艺术普及开场,精选《牡丹亭·游园》《南柯记·瑶台》《紫钗记·折柳》等经典剧目片段,结合昆腔、歌舞及多媒体技术,展现湘昆的婉转唱腔与精湛身段、绝技绝活。观众不仅能欣赏《西游记·借扇》《醉打山门》的精彩武戏,还能参与互动体验,亲身感受昆曲的独特韵味。整场演出以老戏新唱的方式,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打造一场视听与情感共鸣的沉浸式艺术之旅,引领观众走进湘昆的瑰丽世界。

剧情·昆曲涅槃的湖湘之路

孤芳何觅知音?

书生柳生带着汤显祖赠的“昆曲树苗”回到郴州,《牡丹亭》的姹紫嫣红,《南柯记》的浮生若蚁,《紫钗记》的折柳泣血,《邯郸记》的黄粱一梦……

多媒体与真人交织,汤显祖的笔锋划破时空,却遭遇百姓的哄笑:“咿咿呀呀比牛喘还慢!”“不如傩戏驱邪实在!” “什么柳梦梅,什么杜丽娘,跟我们郴州有什么关系呀?”

当阳春白雪撞上湘南辣味,传统艺术该如何破局?

破茧成蝶的湘昆新生!

柳生返乡后以“临川四梦”传播昆曲,却遭百姓嫌“听不懂、不贴生活”而冷落。

当年轻人说“听不懂”,是该守着老规矩,还是把傩戏的野性揉进昆曲?

当老乡嫌“不接地气”,是该抱怨观众,还是让杜丽娘唱出湘南的烟火气?

困惑中,他在杜丽娘的引领下,融合湘南文化,于昆曲“手眼身法步”等元素中找到变革方向。

“改皮易,改骨难。”而湘昆,偏要重塑筋骨!

汤显祖点化其需“形神俱契”,柳生遂融湘风楚韵于昆曲精髓,终成独特“湘昆”,获百姓认可。

火判吐火;

山绸水袖;

“矮子功”“凳子功”变绝技;

水袖翻飞间,揉入湘南巫傩的刚猛;

连《牡丹亭》的蝶,也学会了在湘绣的针脚上停驻!

那些曾离场的百姓,终为湘昆喝彩:“这才是我们的戏!”

尾声· 六代传承的文旅金名片

当现代传承人对着汤显祖的幻影说:“柳生走了,但我们还在”时,最催泪的来了!

谢幕时,古树下光影交错。六代湘昆人依次亮相,从1960年的“挂牌扎根”到今日的“震九霄、鸣四海”。

湘昆的答案,早已写在开场那句念白里:

“茧破处,光生时,恰是临川第几篇?”

当全体演员高喊“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时,你突然明白:这不止是一场戏,而是一场文化的寻根与远征。湘昆的魂,是柳生捧起的那株幼苗,是百姓眼眶的热泪,是每一个你我!

因为传承,从来需要千万双手的托举!

传统从未老去,它只是等待一场炽热的重生!

首演在即,请与我们一同:

在古树下触摸昆曲的年轮,

在剧场里见证湖湘的狂想,

让六百年雅韵,在此刻——

破茧成蝶,震彻九霄!

PS:

汤显祖被喻为“中国戏圣”“东方莎士比亚”,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柳生,穿越时空,可以理解为《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柳梦梅,也可以理解为汤显祖所有传世作品的一个化身。

来源:爱郴州

作者:李彦洁 贺玮 曹高林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