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26日郴州讯(通讯员 何炳文 谭利炳)“狮岭干群求变革,制定村规立民约。永跟党走听党话,爱我家乡爱祖国。邻里相遇道声好,发生矛盾一笑了。绿色生活必倡导,村容村貌出品质。环境卫生人人搞,门前三包要做好……”
家住安仁县洋际乡狮岭村楼下组78岁的陈林文大爷一边念着村规民约,一边高兴点赞:“自从我们村订立村规民约以来,热心公益的农民变多了,团结互助的氛围变浓了,建设家乡的热情变高了……”。
陈大爷还举例佐证:“狮岒村由原界背村和源山村合并而成,全村拥有23个村民小组2900多亩水田,都要从立新水库引水灌溉。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旱涝增产增收,近几年村里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连接立新水库的3公里多长的干渠和通组的20多公里小渠道进行常态化清淤疏理,维修大小水利设施近100处。使全村900余农户享受到了“渠道通种田顺”的便利,种植“双季稻”面积稳中有升,今年干旱田改水稻田就新增20多亩。
像陈大爷亲身感受村规民约如春风化雨浇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在洋际乡7个村里枚不胜举。这是洋际乡党委、政府实施的“牵好村规民约牛鼻子、拓宽乡村治理新路子、干出强乡富民新样子”硬举措中看到的一个感人缩影。
伴随着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深入的东风,洋际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治理有效,就必须干部与群众凝聚共识一条心、拧成共建一股劲、走活共享一盘棋。为此,近几年来,该乡出台了落实村规民约与党建引领工作相结合、与民生福祉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创先争优考核相结合、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三长制”网格化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五个结合”的新举措。乡党委书记、乡长等主要干部分别驻村抓典型引路和示范推进。各村通过召开夜谈会、屋场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建议意见1200多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顺民心、符民情的村规民约,很快在全乡7个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华村21个村民小组949户农民以村规民约照镜子,量尺子:践行“新华村,幸福地;将你我,来养育;搞卫生 经常化;自家房,要清理;砖石柴,摆整齐;养禽兽,莫扰邻;公益事,要积极;讲奉献,不贪利;困难户,多帮助,邻里间,如兄弟……”蔚然成风。在拆危拆旧“提质”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就涌现出侯玉文等20多户农民,主动请求乡村干部拆除自家的危旧房屋。村里把拆除的危旧房、空心房、闲置杂屋、残垣断壁等空隙地盘活垦复成小菜园、小果园32个;沿村公路新增垃圾分类站9个;村里61岁的残疾五保户刘已娥等10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都在亲帮亲、邻帮邻的照料下过得幸福生活。正是村规民约的潜移默化,新华村群众“村兴我荣”观念厚植心田。助推全村特色产业、社会治安、敬老爱幼、环境卫生等工作都蒸蒸日上,好戏连台。荣获“县平安乡村”“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
村规民约赋能让“神经末梢”活力迸发,“内生动力”澎湃。许多农民由过去“袖手旁观”转变为“爱管闲事”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洋际村境内坐落着乡农贸市场,过去每逢赶集日便是脏乱差泛滥之日。摊点乱摆、车辆乱停、棚子乱搭、垃圾乱扔的乱象,长年困扰着农贸市场。为了彻底改变这个落后面貌,洋际村党总支部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把“创优美环境,建文明集市”列入村规民约中,专门成立了一支由30多名党员、组长、群众等组成的“农民志愿者服务队”,每逢节假日,赶集日,他们身穿红马甲臂带红袖标与乡干部一起,走进农贸市场开展维护秩序、文明劝导、清理垃圾活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寒冷不断。给广大商户和群众提供了宽敞明亮、干净卫生、舒适顺心的交易平台。有着41年党龄、73岁的农民志愿者李苟仔深有感触地说:“是村规民约让我更加认清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责任与义务的份量,让我义务坚守农贸市场多年不动摇,越干越有劲”。
洋际乡运用“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村规民约点燃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燎原之势,诠释出奋发有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洋际”战略目标满满的正能量。近几年来,全乡涌现出一支由310多名“五老”人员、182名无职党员组成的公益事业服务团队。他们胸怀大局,挑起了森林护理员、垃圾清扫员、安全监督员、矛盾调解员、文明劝导员等重担,按照网格化、制度化、长效化要求,分片包干活跃在村组一线的田间地头。用脚上带泥,身上带汗的辛苦付出,换来每年及时化解大小堵点、难点、痛点问题700多个(件),给乡村治理注入了固本培基,强筋壮骨的健康细胞。全乡7个村连续13年收获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面不上交”的丰硕成果,百姓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
如今,走进洋际乡农村到处可以看到千家万户在村规民约的熏陶下,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和谐新风扑面而来;中药材、生态米、优质烟、乡村游等10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荣获“湖南省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炳文 谭利炳
编辑:沈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