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汝城县:五代同守红军墓 红色家风代代传
2024-04-05 18:29:43 字号:

汝城县:五代同守红军墓  红色家风代代传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汝城县泉水镇正水村梁君洞组村民钟志军,与族人一起,像往年一样来到水头坳山上,为无名红军首长扫墓。这是他们家五代接力为红军扫墓的第90个年头。

正水村是汝城县泉水镇的一个偏远瑶族村,从县城到村里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从村落到方圆十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水头坳,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沿途山高林密、地势陡峭,十分难走。

当天钟家一行人中,除了常年在家的,还包含了不少特意从广州等地风尘仆仆赶回的。“这个传统代代相传,从未更改过。”钟志军回忆:“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背着我上山扫墓,偶尔就是其他长辈轮流带我们上去,年年都去,从未落下过。”

雨水时断时续,山路湿滑难行,钟家人相互搀扶帮衬着往上爬。他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缅怀之情,踏着这片曾留下红军光辉足迹的热土,沿着这条当年红军战士曾经走过的路,翻过几座挺拔高耸的山头后,十分艰辛地来到了红军墓前。

除草、培土、献花、祭拜,扫墓仪式虔诚而庄严,钟家人像往年一样缅怀这位长眠于此、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红军烈士,回忆着五代接力守护红军墓的悠悠往事。

据当地《半条被子的温暖》一书记载,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湖南汝城、广东仁化城口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时,红三军团受伤的几十名官兵由汝城土桥、附城、三星,尾随大部队往西进,到三星镇正水村梁君洞时,有三人再也走不动了。其中一位首长牺牲,被掩埋在水头坳。牺牲前他留下一把算盘、两颗手雷,交给两位受伤的战友。

两位战友眼睁睁望着首长撒手而去,痛苦万分。这时,去延寿赶集返回路过水头坳的钟越祥、李慈娣夫妇近前询问了解情况,知情后劝两位伤员不要悲伤,赶快下山去他们家疗伤。

在梁君洞疗伤期间,两位红军教钟越祥等识字、算数、打算盘。李慈娣到山上采些草药给红军敷伤口,帮红军做饭。伤好后,红军把算盘和手雷留下来,嘱托钟越祥好好学文化,并照看好首长的坟墓,每年清明节去看看。钟越祥连连点头。

红军一撤,国民党“清乡”队伍气势汹汹地开进梁君洞,大肆搜捕红军伤员和为红军疗伤、带路的老百姓。钟越祥马上意识到,埋在六里远的红军首长墓前竖有一块木碑,国民党军看见了,肯定会挖坟抛尸的。他赶紧拿着钩刀,以上山砍柴为名,跑到水头坳,将木碑拆掉。当国民党清乡队责问他是不是红军墓时,钟越祥坚定地回答:“这是我父亲的坟!”

“千万要守护好红军墓,清明节一定要记得祭扫!”倾情一诺、代代相传,钟越祥叮嘱儿子钟仁贱、钟贱德,儿子又嘱托孙子钟德文、钟分养、钟华文、钟红养、钟招养,孙子们又吩咐曾孙钟志军......就这样,钟家祖孙后代都把这座红军首长坟当成祖坟,年年清明节最先去祭奠。从1935年清明到现在,钟家五代人已连续坚持九十载给红军扫墓。

如今,虽然钟越祥和儿子两代人都走了,但给红军扫墓的传统却代代相传延续了下来。每年清明,钟家人无论身处何处、事务多忙,都会不约而同回到家乡,翻山越岭登上水头坳,为红军首长虔诚扫墓。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同时表彰钟家五代接力为红军守墓的可贵精神,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数年前特地在正水村村口竖立了“农家五代为红军守墓”长征精神碑,让红军长征精神和钟家世代守墓佳话永久流传。

多年来,钟志军坚持把儿子带在身边,一起到山上给红军扫墓。他说,带着孩子为红军扫墓,告诉他这个故事,就是要让红军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薪火相承,让红色家风世代相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