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茂菁 郴州报道
“以前,我们约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到了时间却来不了,不是有这个会,就是有那个事。”桂东县桥头乡甘坑村邻长李植道对以前入户走访的情形记忆深刻。
文山会海、“指尖形式”、过度留痕、村干部“机关化”等“小马拉大车”式乡村治理问题一度成为基层干部身上的“重担”。
落实“基层减负赋能”,桥头乡明确18项赋能措施、57项减负清单,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减负松绑,走村入户的步子更快了
减负松绑,赋能基层治理,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以更饱满的精气神,凝心聚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
桥头乡横店村支书“片长”吴中和在群众家走访收集民情民意。
“村里的‘机关’干部主动打电话约我们下村了,片长组长邻长一起入户走访,办事效率更高。”李植道说,走访路上结伴而行,交流办事经验,拉近你我距离,分享工作实绩。
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源于一套减负赋能与“三长制”的组合拳,取消坐班制,实行轮班制,要求片长带队走村入户。把办公场景从办公桌前变成了田间地头,把“疲于奔命”应付上级检查变成了真心实意服务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轻装上阵,产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让牌子下墙,为发展上心。精简挂牌分担职能,严控会议数量,严把督查次数,桥头乡跟进落实各项减负举措,实现了从源头上为基层“松绑”“降压”,让干部轻装上阵。
“以前我们搞发展的时间有限,各种报表、检查负担太重,如今把时间还给我们,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走访群众,谋划发展,真正在为村里的发展想事情、干事情。”桥头乡横店村党支部书记吴中和谈起减负工作时说。
减轻“担子”不是降低要求,在推进“减法”的同时,桥头乡也着力做好“加法”。不看报告看实绩,要求各村把精力放到产业发展中来,积极寻求发展机遇,鼓励村干部积极联系乡贤,创造发展机会,要求村干部学习农业产业技术,走村入户寻计问策,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桥头乡甘坑村“三长”走访了解粽叶产业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桥头乡片、组、邻“三长”紧跟县、乡步伐,坚持产业引领,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目标,躬身村庄治理,走访37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上报处置安全隐患53处,协助调处矛盾纠纷41起。
桥头乡实现了从以“留痕”印证实绩到以群众的“口碑”印证实绩,从被动的“要我干”转变为打心底里的“我要干”,从“卷”在文山会海到“卷”在百姓家中的积极转变,以减负赋能新成效破除发展障碍、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担当作为,奋力推动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张茂菁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