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戴儒舟 陈工武 记者 唐哲宁
古色韵味、红色堡垒、绿色村庄,把三色有机融合,连接起松柏村的厚重历史和美好未来。西河,鱼鳞大坝水花飞溅;千亩油菜花盛开,如诗如画;山背岭88栋小洋楼,栉次鳞比;松柏村史馆和“插标分田”沙盘,参观者络绎不绝……走进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松柏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画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山背岭李氏祠堂。
古色韵味,留住淡淡乡愁
山背岭李氏祠堂建于1774年,竣工后历经战火洗礼和自然灾害的侵蚀,祠堂损坏严重。2015年筹集资金100余万元,重新修缮祠堂。修缮后的祠堂,保持原貌。整个祠堂五开四进,有3个天井,16根圆木柱,28间厢房,4个厅堂,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该祠堂用于村民红白喜事,娱乐活动,五老议事等。
据族谱记载,乾隆皇帝为山背岭李氏祠堂赐匾一块:九万初搏,此匾保存完好,现悬挂在该祠堂。“该祠堂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祠堂。每年接待参观者1000余人次,目前,该祠堂已申请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松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雄雄介绍说。山背岭李氏祠堂,以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串起时代的记忆,成为“唤醒老屋”的一抹亮色。
通过“唤醒老屋”行动,松柏农庄精打细磨每道菜品,充分挖掘本地美食文化背后的历史和价值传承,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老屋焕发新的活力。几年前,这是一栋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闲置已久的老宅,四周一片荒芜,杂草丛生。
如今,这里古树参天,灯笼高挂,炊烟袅袅,松柏农庄就坐落在悠悠西河和巍巍龙山之间。而把松柏村彭家组这片废墟之地打造成生态农庄的就是“70后”农妇李菊芳。“现在,正值踏春的黄金期,前来看油菜花的游客多,农庄的风味小吃引来游客的驻足流连。”致富带头人李菊芳说,她通过激活庭院经济实现了自主创业梦想。
红色堡垒,激发昂扬斗志
“1928年3月,何宝臣、李腾芳、戴彦凤等革命烈士在湘阴渡松柏村开展插标分田,没收土豪地主的田地,烧毁田契,把土地分给穷苦百姓。史称‘插标分田’,为《井冈山土地法》颁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驻松柏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戴儒舟娴熟地向前来参观“插标分田”沙盘的游客解说。
游客参观松柏村史馆。
在松柏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是松柏村史馆,该馆投资30万元,面积300平方米,以“从插标分田到土地集约”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物品再现相结合,展示了1928年“插标分田”,7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如今的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变革。
展板分为“前言”“美丽传说,光辉历史”“土地变革,敢为人先”“实干兴业,经济腾飞”“治旧图新,美丽乡村”“强化党建,圆梦松柏”和“后记”6个主题板块,55幅图文展串联起松柏村的历史变迁。通过突出新旧对比,展示村容大改变、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提升。
为了全面推进建设清洁乡村、宜居乡村、和美乡村、共富乡村“四类乡村”建设,松柏村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建强“红色堡垒”,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四张清单”工作模式,向党建强、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目标奋进。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郴州市十八红村、湖南省文明村镇、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称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和2023年连续2年保持在100万元以上。
绿色村庄,营造美好生活
巍巍龙山,直插云霄。山中的林木葳蕤,山径蜿蜒,鸟儿啁啾,宛如一幅颇有动感的山水画。悠悠西河,碧波荡漾。春阳透过清澈的涟漪,泛起金色的光泽,大大小小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岸边石板游道蜿蜒,小花园花儿灿烂,游人不停地拍照打卡。“松柏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河水干净清澈,我每天来这里钓鱼,修心养性,饿了可以到生态农庄吃饭,很方便。”已经退休的吴大爷一边钓鱼一边开心地说。
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
千亩油稻道轮作和700亩烟稻轮作,走进松柏村山背岭湾,88栋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建设的高标准颇具湘南民居特色的小洋楼巍然耸立。观光鱼塘,虾游鱼跃,涟漪荡漾。鱼塘四周石板游道蜿蜒,花草林木,赏心悦目。健身广场,篮球场、停车场、吸烟亭应有尽有。“以前,我们这个湾环境差,房屋、道路破烂不堪,现在通过党建引领的‘四类乡村’建设,房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分配的标准建好了,道路铺上了柏油,卫生环境也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正在健身广场锻炼的村民李小牛兴奋地说。
山背岭美丽屋场。
美丽嬗变不只发生在山背岭湾,松柏村的毛叶头、刘家渡、吴家、鱼形、彭家等美丽屋场也应运而生,全村27个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蝶变,一幅党建引领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戴儒舟 陈工武 唐哲宁
编辑:何晓露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